理学 >>> 地质学 >>> 地球化学 >>> 元素地球化学 有机地球化学 放射性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 地球内部化学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成矿地球化学 勘探地球化学 实验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地球化学相关记录4207条 . 查询时间(2.274 秒)
发生在泥盆纪晚期弗拉斯阶(Frasnian)-法门阶(Famennian)之交(约372 Ma)的F-F生物灭绝事件是地球迄今以来的五大生物灭绝事件之一,该事件导致了约80%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灭绝。2023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肖益林教授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及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对华南桂林地区两个典型的晚泥盆世海相碳酸盐剖面(杨堤剖面和垌村剖面)进行了系统的Li-C-...
土壤线虫在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和调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植物多样性通过地上凋落物输入和根系输入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线虫多样性及功能。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草本植物多样性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树种多样性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楚。
大西洋是经向翻转环流(AMOC)是大洋热盐环流传送带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够重新分配海洋热量和盐分,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被称为地球气候系统的“阿喀琉斯之踵”。那么,地质历史时期AMOC是如何形成演化的?又是什么物理机制维持了AMOC的正常运转?这些科学问题尚没有明确答案。
硫素可利用性及其循环在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氮沉降全球化下,土地利用和磷素输入对土壤硫循环的影响一直缺乏关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创新研究团队在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了典型南亚热带森林(原始林、恢复林和干扰林),进行为期10年的氮磷添加试验。研究发现,土地利用变化(从原始林转变为他森林类型)显著降低了土壤酶活性和有效硫含量,磷添加比氮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
俯冲带是壳幔物质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表壳岩石中柯石英、金刚石等高压-超高压矿物的发现,证明低密度的大陆地壳同样可俯冲至深部地幔继而折返至地壳深度。然而,俯冲陆壳在物质成分及结构上与洋壳存在着显著不同,其与地幔相互作用的过程仍存有诸多未知。例如,在大别-苏鲁以及挪威西片麻岩省等超高压地体中,陆壳脱水及熔融主要发生于减压折返阶段;然而这些地体产出的造山带橄榄岩及辉石岩普遍...
2023年10月3日,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林间院士团队联合国际科学家,在全球第三大洋底高原——西太平洋沙茨基海隆的成因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揭示地幔柱与洋中脊相互作用是其形成的主控因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副研究员张旭博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员张锦昌和院士林间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此外,《自然·地球科学》同步发表该成果的研究简...
全球矿业活动产生大量尾矿,暴露地表未修复的富重(类)金属尾矿易通过风力和水力侵蚀扩散,对区域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威胁。硫化物尾矿通常呈现有机质含量低、营养元素缺乏、保水透水能力差、微生物群落结构简单、pH低和有害元素含量高的地球化学特征,导致植物难以自然生长,缺乏植被覆盖则致使有害元素易迁移扩散。因此,通过添加堆肥等外源物质调节尾矿pH并提供营养元素,以辅助区域功能性植物生长,实现废弃尾矿的植物...
全球矿业活动产生大量尾矿,暴露地表未修复的富重(类)金属尾矿易通过风力和水力侵蚀扩散,对区域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威胁。硫化物尾矿通常呈现有机质含量低、营养元素缺乏、保水透水能力差、微生物群落结构简单、pH低和有害元素含量高的地球化学特征,导致植物难以自然生长,缺乏植被覆盖则致使有害元素易迁移扩散。因此,通过添加堆肥等外源物质调节尾矿pH并提供营养元素,以辅助区域功能性植物生长,实现废弃尾矿的植物...
河流是连接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两大碳库的通道,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枢纽之一。河流溶解有机碳(DOC)属于活性较高的有机碳,易被氧化分解,是河流水体微生物的直接碳源,也是河流水体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近些年来,包含水库拦截、地表水取用及地下水开采的人为水调节活动改变河流水文、水力过程,影响河流与近海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此,厘清河流碳的运输特征颇为重要,对全球碳收支估算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9月11日,中国石化今年最大的国内外部市场地震勘探项目——博源1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在新疆柯坪正式开工。
在全球气候和土地利用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深层土壤有机碳在碳管理和碳循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区域尺度上,深层土壤样品获取困难,导致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缺乏。
全球矿业活动产生大量尾矿,暴露地表未修复的富重(类)金属尾矿易通过风力和水力侵蚀扩散,给区域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硫化物尾矿通常呈现有机质含量低、营养元素缺乏、保水透水能力差、微生物群落结构简单、pH低和有害元素含量高的地球化学特征,导致植物难以自然生长,缺乏植被覆盖则导致有害元素易迁移扩散。因此,通过添加堆肥等外源物质调节尾矿pH并提供营养元素,以辅助区域功能性植物生长,实现废弃尾矿的...
黑潮流经菲律宾东岸时部分水体经吕宋海峡入侵南海东北部(以下称黑潮南海分支),向南海输送大量的热量和水汽,对南海大尺度环流、海气相互作用和东亚气候等具有重要影响。现代观测和模拟结果表明黑潮南海分支的强度和路径存在年代际和季节性变化,但对地质历史时期黑潮南海分支的演化历史及其控制机制还不够深入。
汞(Hg)是通过大气进行长距离和跨国界传输的全球污染物,以不同形态沉降到水体和陆地环境,转化为剧毒甲基汞在生物体内富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在全球汞循环中,水体与大气界面Hg(0)交换起着重要作用。全球汞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提出,全球水体(主要是海洋)每年排放到大气的汞为2040~4600吨,约占全球大气汞排放总量的36%,每年沉降到全球水体的大气Hg(0)为800~1700吨,约占全球大气汞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谢周清教授、乐凡阁博士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在国际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观测计划(MOSAiC)实施期间,开展了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发现边缘冰区是大气汞的重要来源,提出了夏季北极大气汞峰值现象的产生机制。研究成果以“The Marginal Ice Zone as a dominant source region of atmo...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