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物理学 海洋化学 海洋地球物理学 海洋气象学 海洋地质学 物理海洋学 海洋生物学 河口、海岸学 海洋调查与监测
搜索结果: 166-180 共查到海洋科学相关记录14468条 . 查询时间(3.23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海滨团队及其合作者在南海及西北太平洋海域发现多个深海蛇尾新物种及新记录种,相关三篇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ZooKeys、European Journal of Taxonomy上。
郭志刚,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地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
2022年6月30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中强教授团队,联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Michael J. Benton教授和美国南加州大学David J. Bottjer教授以及地质过程和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来时教授团队等国内外合作者,利用遗迹化石大数据以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为例,评价以软躯体生物为主导的内生动物生态系统在生态大危机之后的抗灾恢复能力,揭示它们在温室海洋...
2022年6月27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晓雪团队通过研究珊瑚体内具有生态竞争的假交替单胞菌和弧菌之间的互作,揭示了一种移动基因组增加弧菌基因组可塑性,驱动弧菌遗传和表型多样化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Mobile Genetic Elements Used by Competing Coral Microbial Populations Increase...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洋及开阔水域环境污染事件识别与精准溯源方法,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模型解析污染水域及潜在排污源的荧光特性,综合对比分析溶解性有机质组分的同源性,通过入海排污模拟预测及特征污染物环境行为推断,在定性定量的分析基础上,精准溯源与识别水域污染。本发明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海洋污染事件中的污染源控制和治理。
2022年6月21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夏少红团队,以突破珊瑚岛礁本体浅表三维精细成像为目标,在南海典型珊瑚岛礁开展了基于海洋环境噪声的探测试验和成像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工程学领域TOP期刊Engineering《工程学》上。
本发明涉及水下爆炸试验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模拟深海水下爆炸用试验装置,包括高能量脉冲激光器,以及对高能量脉冲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进行扩束的扩束装置,远离高能量脉冲激光器侧的扩束装置的一侧设置有高压舱,高压舱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供扩束装置扩大的光束穿过的透光件,高压舱内设置有试验用液体和聚焦件,高压舱上还连接有用于调节高压舱内液体压力的液压调节系统;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在高压舱内的液体中实现爆炸,并且...
珊瑚礁是造礁石珊瑚群体死亡后,其残骸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岩土体,具有明显的二元沉积结构,上部为松散的珊瑚礁砂,下部为礁灰岩。作为珊瑚礁主体的礁灰岩,具有明显区别于常规陆源岩体的成岩作用类型。该成岩作用以生物化学胶结、重力压密及后期的冷变质作用为主,而陆源岩石是以高温、高压成岩作用为主,因此珊瑚礁岩体以多孔、低强度、脆性为特征,具有明显的地貌差异性和沉积分带性。
2022年6月6日,“探索二号”科考船搭载着深海基站等装备返航,完成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2022年度南海海试任务。
2022年6月2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解习农教授、杜学斌教授团队在国际地学TOP期刊《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美国地质学会刊)上发表论文,报道了南海西沙群岛全新世-上新世时期生物礁发育的气候背景及海平面控制因素。
作为海洋中广泛存在的运动现象,海洋中尺度涡旋是海洋动能的主要载体,对全球动量、热量和物质传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涡分辨率全球或区域海洋模式对于中尺度涡的模拟存在显著误差,例如部分研究认为模式模拟的中尺度涡“不死”,体现为模拟涡旋强度偏强、生命期偏长。然而,由于运行高分辨率模式对计算资源需求巨大,全球海洋中尺度涡的模拟一直缺乏系统、全面、定量的评估。
大型水库的建设运行强烈改变着自然河流的景观格局、水文节律和生态过程。长江上游大型梯级水库群建成运行,极大地改变了河库水沙情势,对岸带基质稳定等带来不确定性影响。河库岸带在土壤侵蚀缓冲、岸线稳定、生物栖息地保护以及水质改善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是河库岸带发挥生态功能的物质基础,然而变化水沙环境下河库岸带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特征及碳氮转化过程尚不清楚。
2022年5月20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夏晓敏团队解析了原核生物群落在赤潮重建和生长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期刊《水研究》(Water Research)。马骁助理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夏晓敏为通讯作者。 河口区域爆发的赤潮会通过径流迅速传播扩散到下游水体,而原核生物群落在赤潮重建和生长中的作用仍未可知。该研究采用了一种新颖的原位培养...
波-波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全球海洋中的普遍现象,可在不同时空尺度的波动之间传递能量,在能量级联和调节全球海洋环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南海北部,由于吕宋海峡的存在,形成了世界上最强的内波,对于该海域的波-波非线性相互作用已被广泛研究。然而,在远离吕宋海峡的南海南部,相关研究较少。基于锚系潜标现场观测资料,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洋环流研究室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南海环流研究团队,在南海南部发现了强波-波...
江月松,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物理电子学学科责任教授(学科带头人)。现北航退休后任闽南理工学院教授,任闽南理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