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调查与监测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海洋调查与监测相关记录937条 . 查询时间(7.148 秒)
日前,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海海洋要素垂直剖面实时测量系统”和“海床基垂直剖面立体观测系统”技术验收会在青岛召开。项目技术验收专家、课题负责人和研究骨干及依托单位领导等10余人参加会议。专家组听取了“深海海洋要素垂直剖面实时测量系统”项目负责人于非研究员和“海床基垂直剖面立体观测系统”项目负责人陈永华研究员的技术研发报告,在海洋研究所西海岸园区测试楼和码头现场查验了装置及其海上运行情况,并...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负责运维的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和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联合发布“2020年夏季中国洪涝灾害数据专题服务”网站(www.chinageoss.cn/cddr),可为地方政府、减灾机构和科研院所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和信息保障。目前,该网站可提供鄱阳湖、巢湖、太湖等典型涉灾区域的64个基础地理数据集,9颗高分辨率卫星(高分一号系列、高分三号、高分四号、高分六号、...
日前,美国毕格罗海洋科学实验室与欧道明大学共同在《应用光学》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他们用激光雷达来探测藻类和测量相关指标,能探测的海洋深度最高可达卫星遥感测量的3倍。据毕格罗海洋科学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巴尼·巴尔克称,传统的卫星遥感测量可以收集海洋上层的各种信息,但是这种方式最深只能“看”到海下10米。而采用激光雷达,可以探测到海洋更深处的相关情况,就像“拥有了一双新的眼睛”。
近日,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刘永学教授课题组在海上风电场遥感监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Proliferation of offshore wind farms in the North Sea and surrounding waters revealed by satellite image time series为题发表于能源领域顶级期刊《Renewable and Sustaina...
近日,美国《地球物理研究杂志:海洋》学术期刊线上发表了题为“Moored observations of the Savu Strait currents in the Indonesian seas” 的文章,阐述了萨武海峡潜标观测最新进展。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袁东亮研究团队与印尼科学院海洋研究中心科学家合作完成。印尼贯穿流(ITF)通过印尼海将太平洋的暖淡水输送到东印度洋,在印尼海出口...
面对我国南极考察队的战略需求,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以下简称预报中心)组织攻关团队历时3年,成功研发了南极首个区域固定冰预报系统——普里兹湾固定冰预报系统。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冰冻圈国际期刊《冰川学年鉴》上。中山站所在的南极普里兹湾区域,沿岸常年被1~2米厚的固定冰覆盖,对雪龙船抵近站区和实施冰上卸货造成严重阻碍和巨大安全风险。然而,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成熟的技术手段能够获取大范围南极海冰厚度信息。
近日,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文,正式认定海洋所青岛市海洋环境观测工程研究中心和青岛市有害藻华防控工程研究中心为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至此,海洋所共有3项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获准认定。青岛市海洋环境观测工程研究中心,将重点围绕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布局,秉承海洋所海洋观测技术和装备研发的传统优势,跟踪国际先进海洋环境观测技术,联合国内外优势机构、团队和人才,打造海洋环境观测装备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国际一流...
10619米,是“海燕”在2020年7月16日对外公布的最大潜深,这一数字再次刷新了此前由其自己保持的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海燕”在2018年曾创下8213米的潜深世界纪录。此次再创纪录的是“海燕”谱系中的“海燕-X”万米级水下滑翔机,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支持下开发的新型万米级轻型水下观测系统。
“实验6”号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2020年7月18日在广州下水,预计明年投入使用,将为海洋科学以及深海大洋区的极端环境研究提供先进的海上移动实验室和探测装备试验平台。海洋科学考察船是人类认知海洋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探测与研究海洋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平台、基本工具与载体,在现代海洋观测体系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IEEE Fellow李晓峰研究员领衔、国内多家海洋科研单位人员组成的人工智能海洋学团队,以热带不稳定波相关联的海表温度场为例,在国际上首次研发了以卫星遥感大数据驱动的针对海气系统中复杂海洋现象的人工智能预报模型,并在针对热带不稳定波相关的海表温度时空演变预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7月15日,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该项进展的原创性成果论文“Purel...
2020年7月4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召开了由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滩浅海工程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评价会。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日前发布《2019年度学术期刊数据库用户关注度报告》,由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编辑出版的《边界与海洋研究》继2019年度之后再次被评为政治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
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尚晓东研究员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海洋热通量观测系统》近日通过技术及财务验收。验收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组成员及所相关部门人员参加。会议由仪器设备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徐辉龙主持。
2020年6月23日,浙江大学海洋研究院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上海签署联合共建“极地观测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协议,正式启动在极地科技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刘顺林、副主任孙波,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党委书记王瑞飞、海洋研究院院长张海生等出席。浙大海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文与孙波代表双方签约。双方还围绕“极地观测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的建设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方涛,主要从事河口海岸生态与环境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微微型浮游植物生理生态以及微塑料来源和分布有着浓厚兴趣。教学情况;海洋调查;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海洋管理概论;文献检索(本科生);海洋生态学(研究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