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物化学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免疫学 微生物分类学 真菌学 细菌学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微生物学相关记录7165条 . 查询时间(5.687 秒)
美国时间3月11-17日,第32届真菌遗传学大会在美国加州盛大举行。真菌遗传学大会是国际真菌遗传学领域最重要的会议,本次会议吸引了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Jay Dunlap教授、Louise Glass教授在内的来自全球35个国家近千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会议有20场大会报告和30场专题报告,对基因调控、细胞生物学、种群和进化遗传学和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与会者提供...
即使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也需要微生物的帮助来消化植物。尽管人类口腔、胃和肠道中的酶可以分解糖果和土豆中的简单碳水化合物,但它们不能自行溶解植物细胞壁的关键成分纤维素。相反,人们依靠肠道中的细菌来完成这项工作。
有性生殖在真核生物的繁衍与演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在不同物种中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关于有性生殖的调控过程,尽管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等真核生物中均有研究,但系统性的、深入到分子机制层面的研究仅局限在少数生物中。模式生物四膜虫是一种具有七种性别(交配型)的原生动物,代表了一类进化上起源较早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其作为模式生物的特点及其进化地位,为系统、深入地阐明真核生物早期分化类群的有性生殖调控过程,探讨...
体温调节是一个经典的生理学问题,甲状腺激素在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因生活环境、饮食、遗传、长期应激等因素导致的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等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严重者发展为甲状腺癌。在现代系统生物学研究中,中国传统医学“药食同源”理论与“肠道微生态”的有机结合,对代谢、消化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潜在作用备受关注,这是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温廷益研究组以微生物和真核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氨基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调控机制,阐明氨基酸、核苷酸代谢与肿瘤发生及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解析重要生命活动和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晶体结构,指导蛋白质定向进化,改造酶分子特性;开发高效基因组编辑、新型调控元件、生物传感器等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重要生物基产品和生物制剂细胞...
2024年3月17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良静教授团队、附属邵逸夫医院陈淑洁主任医师团队联合研究发现,一种肠道菌群产生的小分子代谢物吲哚丙酸,可以增强抗癌药物抗PD-1单抗对结直肠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的疗效。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细胞》。
2024年3月14日上午,日本微生物学会理事、鹿儿岛大学农学部副教授池永誠到资环学院化学楼913会议室进行了学术交流。报告由范茂攀院长主持,苏友波副教授翻译,我院师生共30余人参加了学术交流。
牛海涛教授,研究方向:1.肠道微生物在重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2.无菌动物模型及微生态转化研究;3.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微环境相互作用机制4.干细胞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研究。
高峰教授,研究方向:1.病毒变异、进化和起源2.艾滋病和其它重大传染病疫苗3.病毒致病机理4.抗病毒药物和耐药机制5.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周丛照教授和陈宇星教授课题组,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三种不同状态的硝酸盐/亚硝酸盐ABC转运蛋白NrtABCD(缩写为NRT)的三维结构,包括结合底物硝酸根NO3-、结合Mg2+-ATP以及结合信号蛋白PII的结构。基于结构和生化分析以及生理实验,作者阐明了一种新型ABC转运蛋白的底物识别模式和转运循环,以及PII如何通过响应不同的效应分子进而精细调控NRT转...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塞维利亚自然研究所和悉尼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在土壤微生物功能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以“Aridity thresholds of microbiome-soil function relationship along a climatic aridity gradient in alpine ecosystem”(SB...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艳丽团队揭示了一种双功能anti-CRISPR蛋白的作用机理,相关论文2024年2月28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沈锡辉教授团队和韦革宏教授团队在《The ISME Journal》发表了题为“Trojan horse-like T6SS effector TepC mediates both interference competition and exploitative competi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细菌六型分泌系统(Type VI Secretion Sy...
近日,《柳叶刀-微生物》刊发了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顾兵教授联合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西澳大学医学院巴里.马歇尔教授一项关于中国城市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耐药最新特征的研究成果。
内陆淡水盐碱化是未来全球的生态环境挑战之一,威胁生活饮用水安全和工农业用水质量。前期研究认为,盐度是塑造水体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素,同时盐度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水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亚热带滨海城市内陆水体的盐度波动将随着极端天气(如强降雨)事件增加而改变,并将对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产生影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