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chemistry”相关记录97条 . 查询时间(0.234 秒)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邱威教授受邀担任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Ecotoxicology期刊编委(Editorial Board)(图)
邱威 环境化学 生态毒理学 风险评估
2024/10/16
2024年9月24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邱威教授受邀担任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Ecotoxicology期刊编委(Editorial Board)。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Ecotoxicology是环境领域的权威知名期刊,重点发表环境化学、生态毒理学、环境修复、风险评估等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同时,期刊也关注化学农药使用对土壤污染、水...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海南大学李海燕团队基于比较蛋白质组学解析了液泡膜转运蛋白对盐碱胁迫耐受的正调控作用机制(图)
蛋白质组学 液泡膜 转运蛋白 盐碱胁迫 耐受正调控
2023/12/15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l)起源于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植物蛋白质和第二大食用植物油脂来源,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豆粕和豆油需求不断增加,大豆进口量连年增长,自给率仅为15%左右,已成为我国大豆在国际竞争中“卡脖子”的关键因素。然而,大豆作为中度盐敏感型作物,当土壤中盐碱度超过5 dS/m时,大豆产量即可降低5...
输卵管作为精卵结合的必经之路,其微环境对精子在输卵管中的定向运动及后期的成功受精极为关键。临床发现,并非精力充沛、运动速度快的精子能够在众多竞争中胜出,而是埋伏在输卵管壁面绒毛内的精子,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迁移到卵子附近完成受精。然而,对精子与输卵管上皮细胞表面的相互作用,以及从静态到苏醒并迁移的过程,现有的实验方法和理论研究仍颇受挑战。
生物催化尤其是酶促不对称还原胺化合成手性胺,为许多高值化合物的高效绿色合成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新酶发现仍然是酶促不对称合成过程中最具挑战和限速的步骤。寻找更快、更简捷的新酶筛选方法,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网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在医学一区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发表研究论文系统报道高活性降尿酸栀子苷衍生物及其相关分子机制
农产品加工 高活性降尿酸 栀子苷衍生物 分子机制
2022/3/26
2022年4月24日,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创新团队在Top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中科院医学一区,IF=6.514)上发表题为“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geniposide derivatives as inhibitors of hyperuricemia...
顾宏周课题组与合作者《Nature Chemistry》报道利用DNA纳米组装体按尺寸精确分选脂质体新策略用于曲率依赖的膜相关反应研究(图)
粒径 曲率 DNA 纳米 囊泡 物医学研究院
2023/4/17
在细胞中,无论是胞内囊泡与细胞器还是胞外的分泌囊泡,大量膜蛋白可以在具有极高曲率的弯曲膜上 (曲率半径<50 nm)分布并维持其结构域,为了理解这些膜蛋白与高曲率膜的依存关系及其功能行为,人们亟需一种模型体系进行膜结构的仿生研究,而粒径大小精确可控的脂质体可以提供这样的理想平台(粒径与曲率成反比)。在现有的脂质体制备策略中,粒径大小的调控依赖于制备条件、均一化的处理方式及纯化方式等,但得到的脂质体...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等为主要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止2018年底,全球痴呆人数已经超过5000万人,其中AD患者约占70%,AD已成为影响全球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周莹研究组在CCS Chemistry上报道了用于细胞核仁中G-四链体RNA以及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粘度动态荧光成像的新型多功能小分子探针
细胞核 细胞微环境 生物细胞 多聚核苷酸 细胞质 核糖体
2022/9/22
核糖体RNA(rRNA),在细胞增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G-四链体rDNA一起,G-四链体rRNA也会参与到许多复杂的细胞调节过程。因此,设计能够区分这两类核苷酸二级结构的特异性的荧光探针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粘度,作为扩散控制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生物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微环境的粘度异常变化与许多人类疾病,如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息息相关。综上所述,开发能够特异性识...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朱敦明研究员、吴洽庆研究员带领的生物催化与绿色化工团队,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Nicholas J. Turner教授、英国Prozomix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宏基因组的亚胺还原酶筛选与表征的工具箱。该研究基于宏基因组文库和基因组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300多个未知序列的新亚胺还原酶;开发了基于亚胺还原酶氧化方向的高通量显色方法;构建了含384个亚胺还原酶的微孔板...
Nature Chemistry: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雷晓光课题组与合作者在植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与酶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图)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雷晓光 植物天然产物 生物合成 酶学研究
2020/6/3
2020年5月25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雷晓光课题组与合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戴均贵课题组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课题组,在Nature Chemistry杂志上发表以“FAD-dependent enzyme-catalysed intermolecular [4+2] cycloaddition in natural product biosynthesis”为标题的文章,解析了...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报道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L-半胱氨酸生物合成研究新成果(图)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L-半胱氨酸 生物合成
2020/1/16
绿色生物制造工艺替代传统工业品生产工艺是当前生物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近日,我校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志敏教授课题组在生物合成L-半胱氨酸的研究中取得最新进展,有关成果在ACS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以“Enhancement of sulfur conversion rate in the production of L-cy...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在Nature Reviews Chemistry杂志综述ATP合酶体外重组方面进展(图)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Nature Reviews Chemistry杂志 ATP合酶 体外重组
2019/6/28
以天然生物活性分子为基元,利用分子组装策略构建新型的仿生体系,模拟生命基本单元的结构与功能,能有助于在分子层面上理解与认知生物活动的本质与物理化学机制,已发展成为组装生物学的研究新方向。ATP合酶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生物分子马达,在生物能的产生和转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三磷酸腺苷(ATP)就是由ATP合酶在跨膜质子梯度势的推动下合成。
2018年肽化学和生物学戈登研究会议(The 2018 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 on Chemistry and Biology of Peptides)
2018年 肽化学和生物学戈登研究 会议
2018/1/12
Although more than a century has elapsed since the first synthesis of a dipeptide by Emil Fischer in 1901, the field of Peptide Science is more dynamic and vibrant than ever. The 2018 Chemistry and Bi...
2018年生物无机化学戈登研究研讨会(Bioinorganic Chemistry (GRS) Gordon Research Seminar)
2018年 生物无机化学戈登研究 研讨会
2018/1/12
From controlling the transport of metals into, out of and around the cell to positioning metals in active sites to do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that inspire synthetic chemists, biology still has unpara...
2017RSC-MOST有机和生物分子化学研讨会(RSC-NOST Symposium on Organic&Biomolecular Chemistry)
2017 RSC-MOST 有机和生物分子化学 研讨会
2017/7/18
Co-organised by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and the National Organic Symposium Trust (NOST), this conference features some of the leading organic chemistry researchers from Europe and India.NOS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