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物理学 >>> 生物信息论与生物控制论 生物力学 理论生物物理学 生物声学与声生物物理学 生物光学与光生物物理学 生物电磁学 生物能理学 低温生物物理学 分子生物物理学 空间生物物理学 仿生学 系统生物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物理学相关记录122条 . 查询时间(4.08 秒)
黄鲁,博士,暨南大学研究员,研究主要采用神经环路示踪、电生理、活体钙成像、光遗传以及化学遗传学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不同情绪疾病之间的相互调节机制以及探索外界光信息对抑郁等情绪及认知功能产生调控的神经环路机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光信息对脑功能的调节神经环路机制,特别是探索情绪之间共病神经环路机制。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刘志杰/华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 Protein & Cell 上发表了题为“Cryo-EM structure of cannabinoid receptor CB1-β-arrestin complex”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大麻素受体CB1(cannabinoid receptor 1)与下游信号转导蛋白β-arrestin-1的复合物三维结构,在分子水平上阐述...
高涛,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教授,电子邮箱:gaotao@whu.edu.cn.com,主要研究方向:生物物理化学。
吕小毅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软件学院副院长、新疆信号检测与处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领域:生物传感与光谱分析、生物信息学、新疆特色产业的人工智能应用,办公室&实验室:友好校区软件学院108室/博达校区工程技术中心321室。
杨培国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将液-液相分离的概念引入生物系统,采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的手段来解释生物分子凝聚体的形成,加深了对其组装与功能的认识。
万蕊雪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实验室将从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多方面围绕细胞重要大分子机器的工作机理展开研究,集中进行(但不限于)针对稀有内含子剪接的分子机理及与RNA剪接过程存在密切联系的RNA加工过程的结构基础及其他重要分子复合物的结构与机理研究。
施立雪博士,青年研究员,研究方向:课题组致力于下一代生物成像技术的开发及其生物医学方面应用的拓展。基于非线性拉曼成像、红外光谱成像等,开发空间高含量蛋白成像技术、代谢成像技术、新型病理学检测方法等。已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包括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Methods, Nature Photo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田兵,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Small、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Nucleic Acids Research、Molecular Microbiology、Trends in Microbiolog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5项已授权);近年来主持或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重点...
曹艳平,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至2005年在法国特鲁瓦技术大学作博士后,2005年至2008年在德国先后作洪堡基金会的research fellow以及杜塞尔多夫马普所的research scientist。2008年至今在清华大学航院工作,历任副研究员,教授,长聘教授。研究领域为固体力学,生物力学。曹艳平的研究兴趣涉及超声弹性成像、软材料和生物材料力学、接触力...
殷雅俊,男,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近10年来,先后担任国家级精品课《材料力学》课程负责人、国家级基础力学教学基地负责人、清华大学“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张量分析》主讲教授。主攻研究方向:生物微纳米力学,生物膜和生物膜纳米管力学,分形几何与力学,昆虫仿生力学。
马万云教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理学学士并获优秀毕业生奖章(1982年),清华大学物理系理学博士(1987年),清华大学物理系讲师(1987-1991),副教授(1991-1996),教授(1996-现在),博导(1998-现在),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4-2001),主任(2001-2006),意大利Parma大学物理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1992.8-1994...
岳亮,教授,博士生导师,岳麓学者,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2015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吴立新教授。2016年-2020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教授:Itamar Willner院士。2021年加入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主要从事人工生物分子网络、核酸-生物纳米技术等前沿交叉领域研究,包括复杂动态生物分子网络的模块化设计、构建、结构拓展...
张宏,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999年12月获得兰州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2000年3月至2003年6月作为博士后研究人员,赴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系进行合作研究。2003年7月,来浙江大学物理系近代物理中心工作。研究方向为生物物理,医学物理,计算物理,统计物理,非线性动力学。
姓名: 龙勉,性别:男,职称: 研究员,学历: 博士,电话: 010-82544131传真: 电子邮件: mlong@imech.ac.cn通讯地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生物力学与生物工程中心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研究领域:细胞与分子生物力学与工程。
2022年5月13-15日,由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办的第十届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国际会议(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ICBCB 2022)以“纯线上”会议模式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旨在为国内外生物信息学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搭建学术沟通平台,促进成果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拓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