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物化学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免疫学 微生物分类学 真菌学 细菌学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微生物学 农药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286 秒)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粘虫颗粒病毒增效剂的Bt生物农药,本发明提供的Bt-PuGV-Ps联合增效生物农药,其中Bt和PuGV-Ps的质量比为1000~10∶1,Bt的毒力效价为20000-2000国际单位/毫克;本发明的Bt-PuGV-Ps联合增效生物农药,具有添加量低,增效作用强等优势,并且进一步丰富了Bt制剂的实用化技术,提高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效,促进Bt制剂在多种农作物和经济林果上更广泛地大规模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粘虫颗粒病毒增效剂的Bt生物农药,本发明提供的Bt-PuGV-Ps联合增效生物农药,其中Bt和PuGV-Ps的质量比为1000~10∶1,Bt的毒力效价为20000-2000国际单位/毫克;本发明的Bt-PuGV-Ps联合增效生物农药,具有添加量低,增效作用强等优势,并且进一步丰富了Bt制剂的实用化技术,提高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效,促进Bt制剂在多种农作物和经济林果上更广泛地大规模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株可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降解菌,该降解菌的分类命名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于2004年09月2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号为CGMCC No.1221。用途为:该菌株用于降解有机磷农药及含氮芳香烃类物质;可用于受这些物质污染的水体、土壤或农产品的生物净化。
2024年5月21日,华中农业大学化学学院绿色农药合成团队滕怀龙教授和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李国田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发表了题为“Rational modification of melatonin for broad-spectrum antifungal agent discovery”的研究论文。研究证实了Mps1为褪黑素抑菌...
利用植物促生菌球状节杆菌 CNA9、荧光假单胞菌 CKD18、滋养节杆菌 Ar13促进玉米、大豆、绿豆等作物生长,并抑制作物小麦纹枯病、果蔬灰霉病等病害发生,基于专利可以开发完成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应用于农业生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绿色农药分子靶标创新团队发现了三个全新的能够普遍提高聚酮类杀虫剂产量的转运蛋白,并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链霉菌目标转运蛋白挖掘及应用的新策略。该策略能够用于提高不同的链霉菌天然产物农药的产量。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微生物生物技术(Microbial Biotechnology)》上。
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不仅导致油菜大幅减产,还会使病株种子含油量锐减,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而化学杀菌剂的大量使用又会导致农药残留、环境污染、抗药性和生态安全等潜在风险,因此迫切需求研发新型农药制剂来提高有效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频次。
国际重要学术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在线发表了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王进平教授课题组的文章Fluorescent carbon dots for probing the effect of thiram on the membrane of fungal cell and its quantitative detection in aqueous ...
万中义,男,1964年11月20日生,湖北省天门市人,汉族,副研究员,在读博士。1986年7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同年7月分配到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现为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1988年9月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农用抗生素,1991年7月毕业并被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廖先清,女,汉族,1973年3月出生,湖北随州人,学士学位,副研究员。1996年6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专业并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参加工作。200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2月任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室副主任。
杨自文博士, 1962年生,研究员,湖北省农科院首席专家,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生物农药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涉及农业微生物资源筛选、微生物源先导化合物发现、高通量筛选、结构鉴定、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研究、开发及应用技术研究等。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许煜教授领衔的团队经过16年潜心研制开发的微生物源农药申嗪霉素以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环保型制剂,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新农药正式登记证。申嗪霉素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绿色农药。它是我国建国以来,首次成功地运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对自主分离的假单胞菌株M18系统地进行遗传修饰,构建高产工程菌株,为降低生产成本,实施产业化和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有机磷农药对于防治农业虫害具有经济、高效、方便的特点,一直是国内外广泛生产和使用的农药产品,其广泛使用无疑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但同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已经危及到人们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此外,因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用于治理环境污染以及去除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有效方法。
采集滇池水体作为铜绿微囊藻培养基,研究了两种有机磷农药(甲胺磷和辛硫磷)对微囊藻生长和摄磷效应 的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在滇池水体中添加较低浓度的甲胺磷(0.8、1.6、3.2mg/L)和辛硫磷(0.02、0.06、0.1mg/L) 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微囊藻的生长,且在HGZ培养基中抑制微囊藻生长的浓度在滇池水体中却能促进微囊藻的生 长。微囊藻的生长取决于细胞内磷的浓度且对磷的吸收利用存在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