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境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环境科学技术 DNA相关记录24条 . 查询时间(0.299 秒)
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和可持续管理需求的增长,环境DNA(eDNA)监测技术已成为生态研究和物种保护的重要工具。2024年3月27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何舜平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副研究员姚蒙,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上发表了综述文章,探讨了eDNA监测技术的标准化、自动化及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同时,该团队在东湖开...
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管理需求的日益增长,环境DNA(eDNA)监测技术已成为生态研究和物种保护的重要工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姚蒙副研究员近期在《SCIENCECHINA Life Sciences》杂志上发表综述文章,深入探讨了eDNA监测技术的标准化、自动化及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同时,团队在东湖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验证了eDNA技术在实际监测中的应用...
微生物残体DNA广泛存在于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中,从水环境样品中提取的微生物DNA通常来自活体微生物和死亡微生物残体。环境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微生物群落检测的效率和通量,然而无法区分微生物细胞的死活状态。因此,基于环境DNA的微生物群落分析会造成一些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错误估计。已有研究使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染色方法,可选择性地结合死细...
微生物残体DNA广泛存在于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中,从水环境样品中提取的微生物DNA通常来自活体微生物和死亡微生物残体。环境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微生物群落检测的效率和通量,然而无法区分微生物细胞的死活状态。因此,基于环境DNA的微生物群落分析会造成一些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错误估计。已有研究使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染色方法,可选择性地结合死细...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汪海林研究组在在哺乳动物基因组DNA 6mdA修饰掺入控制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EMBO Journal 杂志(Aberrant DNA N6-methyladenine incorporation via adenylate kinase1 is suppressed by ADAL deaminase-depend...
环境污染与健康关系是交叉学科领域中热点研究方向之一。污染物引发的健康问题往往与其对生命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毒性强、危害大而备受关注。阐明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生物大分子的互作关系、效应及机制是破解其健康危害的理论关键之一。作为一类高风险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效应,可导致DNA分子结构扭曲...
DNA-SIP(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是环境微生物研究中被广泛利用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对底物进行稳定同位素标记,来探寻降解或同化底物的环境微生物。等密度梯度离心是DNA分层的关键步骤,基于当前文献中一些常见的离心条件,我们对DNA-SIP所需的离心速度、离心时间与溶液初始密度进行了实验分析。进行超高速离心所用的仪器为美国贝克曼公司Optima XPN-80离心机,所用转子为近垂直转头Vti 6...
环境DNA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兴环境生态监测技术,为研究环境变量对表层沉积物中环境DNA变化的影响,通过小试实验模拟海水环境并以日本大螯蜚作为目标生物,引入4组不同的生物丰度,运用环境DNA技术研究了表层沉积物中环境DNA含量变化与周边环境变量的关系。在小试装置中养殖日本大螯蜚4 d后全部取出,之后启动实验。在实验启动后的第0、6、12、18、24、72、144、264、384小时进行取样,提取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汪海林研究组在DNA损伤修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Cell Discovery(ATPase activity tightly regulates RecAnucleofilaments to promote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oi:10.1038/celldisc.2016.53)。...
针对两种甲醛-DNA加合物,N6-羟甲基腺嘌呤(N6-HOMe-dA)和N2-羟甲基鸟嘌呤(N2-HOMe-dG),本实验室建立了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以便从DNA分子水平上探讨甲醛暴露对DNA的损伤作用机理,其中[15N5]N6-Me-dA和[13C1015N5]N2-Me-dG为内标;液相分离所用色谱柱为Thermo Polar Advantage II C18;方法的精密度较好(R...
依托长沙农业环境观测研究站不同施肥方式长期定位试验,直接从土壤中抽提总DNA和RNA,应用T-RFLP和RT-PCR技术在DNA和cDNA水平对比研究施肥对亚热带稻田土壤细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和秸秆还田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DNA水平)和转录组成(cDNA水平)结构,且不同处理中DNA水平的T-RFLP图谱与cDNA水平相差很大.施肥和秸秆还田降低了土壤中存在的细菌多样性,...
研究了不同浓度头孢噻肟钠溶液暴露 15 d 对斑马鱼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磷酸化组蛋白 H2AX(γ⁃ H2AX)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组(1、5 mg·L -1 )暴露时,斑马鱼肌肉组织 SOD 活性呈现不规则变化;随着暴露浓度增加(25 mg·L -1 ), SOD 活性在实验初期(3 d)被抑制,后期逐渐被诱导,并在 12 d...
Recent years have seen an explosion of interest in the use of freely available DNA present in aquatic systems, otherwise known as environmental DNA (eDNA), as a tool for monitoring aquatic organisms. ...
微生物随着大气环流和降水沉积于冰川中,成为极端低温环境中的主要生命形式。冰川微生物影响冰川的表面反照率和水文化学,是冰川的初级生产者,在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冰川微生物的研究主要是依靠传统培养方法对不同区域冰芯和雪坑中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但是,自然环境中可培养微生物可能不及所有微生物总数的1%,成为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限制性因素。
采集北京市海淀区大气颗粒物粗颗粒(PM10−2.5)、细颗粒( PM2.5−0.1 ) 和超细颗粒(PM0.1),分析颗粒物对人肺上皮细胞(human lung epithelial cell, A549) 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的基因毒性及促进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