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15N”相关记录121条 . 查询时间(0.187 秒)
生理整合提高了毛竹氮素利用率——同位素(15N)评估
毛竹 氮素 同位素
2025/2/10
Spatial Variations of Soil N2 and N2O Emissions from a Temperate Forest: Quantified by the In Situ 15N Labeling Method
15N labeling dinitrogen emission in situ N2O/(N2O + N2) ratio temperate forest water gradient
2023/12/1
Emissions of dinitrogen (N2) and nitrous oxide (N2O) from soil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global nitrogen cycle. Soil N2O emissions from terrestrial ecosystems have been well studied. However, pa...

研究结果发现,采用高丰度的15N标记物对根际土壤进行标记,标记后30天内各器官之间和不同采样时间之间的氮吸收偏好无显著差异。考虑氮吸收的时间和采样操作便利性,建议标记后4天采集乔木叶片即可判断成年大树氮吸收偏好。该方法通过对成年大树根际直接供给和追踪其对不同形态氮吸收和转运,充分考虑了土壤氮竞争和固持,考虑了氮吸收后的转运,能真实反映成年大树原位氮利用特点。预测该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可以适用于不...

N2O是产生温室效应的重要温室气体,热带森林土壤是全球土壤N2O的重要排放源,但因N2O生产的地下关键过程并不清楚,致使对全球热带土壤的N2O估算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因实验室培养条件与野外原位的条件差异较大,使得实验室培养不能完全反应野外真实的土壤N2O生产的微生物过程,这给评估森林土壤N2O排放和区域性模型模拟带来了不确定性。为量化热带森林土壤N2O生产的各微生物过程(自养硝化、异养硝化...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稳定性同位素生态学研究团队,采集了中国北方三种生态系统类型共七个站点的土壤样品(两个农田土,两个森林土和三个草地土壤),进行了室内控制培养实验, 分别测定其在有氧和厌氧条件下产生的NO及底物硝态氮和铵态氮氮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并探讨了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产生NO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有氧条件(硝化作用占主导)土壤产生的δ15N-NO(-56 ± 4‰)显著低于...
2014—2016年,以‘黄冠’梨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从幼树期到结果初期梨树对春季施用氮素的吸收利用及土壤残留与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幼树期(2014—2015年)梨树生长以中心干和粗根等树体骨干结构建立为主,生长量相对较小;进入结果初期(2016年)后树体生长表现为树体骨干结构建立为主,枝梢等营养器官生长与产量形成并存,生长量大幅增加。整个试验期间,树体贮藏器官的标记氮素吸收量较大...

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了水位落差高达30m的消落带,这种特殊的河岸带生态系统受人为调节水文节律的变化的影响,大坝的建设改变了河岸带原有的植被类型和水文平衡。以往的研究大都单一分析淹水对植被群落多样性和植被生活型的影响,消落区淹水对不同功能群植被群落变化和植被-土壤δ13C和δ15N特征的影响仍不清楚。
应用15N标记尿素研究硝化抑制剂对设施番茄氮素去向的影响
同位素示踪 2-氯-6-三氯甲基吡啶 蔬菜 氮损失
2020/11/30
为明确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简称CP)在设施蔬菜上的应用效果及其增效机制,本研究采用田间微区试验,应用15N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在推荐施氮量(180 kg·hm-2)和习惯施氮量(300 kg·hm-2)下,CP对设施番茄氮素去向的影响,并进行了其增效机制的初探。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180和300 kg·hm-2条件下,施用CP可增加番茄产量17.3%和31.4%,肥料氮回收率...
基于15N示踪技术的干旱区滴灌葡萄氮素利用分析
滴灌葡萄 水氮调控 15N示踪技术 氮素利用
2020/12/2
为研究水氮调控对干旱区滴灌葡萄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新疆鲜食葡萄弗雷为试验材料,利用15N 示踪技术,设置2种灌水处理(灌水量为4 950、5 400 m3·hm-2,分别记作W1、W2),3种施氮处理(施氮量为177、235、292 kg·hm-2,分别记作F1、F2、F3)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和15N丰度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在0~20 cm土层出现富集现象。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究团队在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选择东北地区典型落叶松人工林和次生混交林进行了为期三年成对15N标记实验,研究不同形态沉降氮(NH4+和NO3-)在不同生态系统组分中的滞留和再分配,并比较了不同时间尺度下(1周~3个月和1年~3年)的差异以及森林类型之间的差异(图1)。每个15N标记样方面积为200 m2,每个处理3个重复样方。研究结果表明,沉降氮...
氮肥管理对15N标记水稻秸秆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15N 秸秆氮 水稻 秸秆氮利用率
2020/5/22
利用 15N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揭示氮肥管理方式对水稻秸秆氮吸收利用的影响,设置基肥氮素在插秧前施入和基肥氮素与秸秆同时施入(调节 C/N)两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秸秆中的氮素可以作为下茬作物生长的有效氮源;基肥氮素与秸秆同时施入(调节 C/N)处理秸秆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基肥氮素在插秧前施入,水稻从 15N秸秆标记物中摄取氮的比例(Ndf S)明显低于土壤肥料中氮(Ndf S+F);水...
【目的】施氮可以促进大豆生长并提高产量,同时会抑制根瘤生长和固氮。因此研究大豆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再分配特点,可以为解析大豆氮的转运特性及施氮对根瘤的系统性抑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嫁接方法,制备具有两个根部和一个地上部的双根大豆植株,在砂培条件下分别以NO3–和NH4+为氮源设置两种试验处理。试验Ⅰ,一侧施50 mg/L的15NO3– 或15NH4+(A侧),另一侧不施氮 (B侧);试验...
[目的]华北平原棉区中等肥力棉田经济最佳施氮量为300 kg/hm2左右,这一结果仅从产量效应得出,未充分考虑棉花对氮肥的回收利用和土壤中氮肥的残留。探讨低肥力土壤施氮量及施氮比例对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及低、中、高肥力土壤条件下等量施氮效应,旨在为棉花减氮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选择了高(S1)、中(S2)、低(S3)三个肥力水平的地块,其全氮含量分别为0.83、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