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物理学 >>> 分子生物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分子生物物理学相关记录133条 . 查询时间(3.543 秒)
2024年1月12日,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旗下国际期刊Algal Research刊登了海洋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聚焦底栖的微弱红光环境,通过构建lhcf15基因的敲除和回补藻株,揭示了LHCF15蛋白在硅藻适应长波长光环境中的潜在作用,为深入认识硅藻灵活的光合作用调控机制和强大的适应能力提供新见解。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专利:I型干扰素受体抗体及其用途
2023年5月17日,微生物所尹文兵研究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期刊发表题为“An ortho-quinone methide mediates disulfide migration in the biosynthesis of epidithiodiketopiperazines”文章,揭示了关键中间体邻亚甲基苯醌(ortho-quinone methide,o-QM)参与多硫...
2023年5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俊杰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Oligomeric scaffolding for curvature generation by ER tubule-forming proteins"的研究论文,同时在Journal of Cell 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 Molecular basis of Climp63-...
田兵,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Small、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Nucleic Acids Research、Molecular Microbiology、Trends in Microbiolog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5项已授权);近年来主持或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重点...
粉花绣线菊复合群包含七个变种,为我国特有。在早期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基础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团队开展了其特征性二萜及二萜生物碱的生物功能挖掘,相继揭示了部分化学成分可促进线粒体融合、特异性抑制Wnt信号通路、通过非Bax/Bak依赖的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原癌基因Fli-1表达等新作用机制。2023年3月9日,该团队与南开大学陈佺团队、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俊杰团队合作,在Nat...
枸杞子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为茄科枸杞属植物宁夏枸杞的果实,是中药枸杞子道地药材。作为典型的药食同源中药,枸杞子一直被纳入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中。《本草纲目》中记载枸杞子具有"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的功效。陈畅课题组前期研究揭示了枸杞水提物通过激活PKA-CREB通路上调雌...
2023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1106组)李国辉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杨巍维研究员团队、广州大学王雄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全林教授等合作,揭示了代谢酶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能够行使蛋白磷酸酶的功能,并证明了FBP1介导的IκBα去磷酸化在结直肠癌发生中起到关...
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CaV)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分子元件。它通过感受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将电信号转换为钙离子内流,从而激活下游各种信号通路。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着L、T、P/Q、N和R型钙离子通道,它们具有一些类似的结构和动力学特征,但在神经系统的信号转导中却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其中,R型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CaV2.3与大脑的突触可塑性、动作电位发放模式与疼痛感受密切相关。CaV2.3的功能失调也是癫痫...
2023年1月1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俊杰团队与南开大学陈佺团队、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团队合作,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Small molecule agonist of mitochondrial fusion repairs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一种能够特异性激活MFN1并修补多类线粒体...
2022年8月2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欧阳波研究组与天津医科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egulation of PD-L1 through direct binding of cholesterol to CRAC motif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胆固醇分子可以直接与PD-L1跨膜段的两个CRAC基序结...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玲玲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Protocols 上发表了题为:Screening circular RNAs with functional potential using the RfxCas13d/BSJ-gRNA system 的论文。该论文详细介绍了团队近期建立的基于CRISPR–Cas13技术的circRNA筛选新方法。
2022年7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创新特区研究组(18T7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在前期工作(J. Am. Chem. Soc.,2020;Anal. Chem.,2021)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无标记、通用、实时、高通量监测酪氨酸磷酸化的新方法。该研究为激酶抑制剂筛选、癌症靶向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方法。
近日,Carbohydrate Polymers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鹏程课题组关于吡啶羰基壳寡糖铜配合物的设计合成、缓释性能及抗真菌活性的研究。该研究为绿色海洋生物源铜制剂的深入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范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