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免疫学 肿瘤病因学 肿瘤病理学 肿瘤诊断学 肿瘤治疗学 肿瘤预防学 实验肿瘤学 肿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肿瘤学 癌栓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126 秒)
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教授林天歆团队研究揭示了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亚群介导膀胱癌脉管癌栓形成的新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癌细胞》(Cancer Cell)。
肾癌伴癌栓生长是肾癌恶性特征之一。约10%-30%晚期肾癌患者合并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未经治疗的肾癌癌栓患者自然病程短,预后差。根治性肾切除及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可有效改善预后,但手术难度大,围手术期并发症多。虽然目前术前新辅助治疗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但多项临床研究发现肾癌和配对癌栓对同种治疗方案差异较大。而基于bulk组学测序分析找到差异有限。因此亟需提高对肾癌和癌栓的深入认...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随着大众对健康体检的重视以及我院樊嘉院士团队对肝癌早诊断的试剂盒的应用,使部分患者可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但是肝癌发病隐匿,相当一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其中门脉癌栓就是晚期肝癌常见的恶性征象,一方面癌栓堵塞门静脉,影响肝组织正常的门静脉灌注,造成门静脉高压,增加了消化道大出血风险;另一方面,肿瘤侵入血管,增加了远处转移机会。
分析肺癌患者脉管内癌栓(intravascular cancer embolus,ICE)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cross complementing-1,ERCC1)和c-Met表达的关系以及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GFR、ERCC1...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以及PRCC合并癌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5例PRCC的病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20例,年龄24~82岁,合并癌栓的患者16例,所有病例均为手术患者,病理诊断明确,随访数据完整。总结分析PRCC以及合并癌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预...
对比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与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合并PVVT患者的治疗情况,TACE联合HIFU治疗34例(A组)、TACE联合3-DCRT治疗31例(B组) 。结果 A组的近期有效率为70.59% (24/34),B组的近期有效 率为67...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发病率相当高,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合并症多,一直是肝癌研究领域中重要且难度高的课题。近年来放射治疗运用于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报道越来越多,包括三维适形放疗、立体定向放疗、质子放疗、同位素内放疗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等,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癌栓情况合理制定治疗措施,进行个体化和序贯性的治疗。本文就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探讨早期甲胎蛋白(AFP)应答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行TACE术且AFP≥200 ng/mL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110例。选取TACE术后4~6w AFP及相对应的影像学结果进行评估。AFP值较术前基线值下降≥20%定义为AFP应答(AFP-R),而下降<20%则定义为AFP非应答(AFP...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起病隐匿&病情进展快&发现时多属中晚期且晚期患者伴门静脉癌栓形成报道手术切除标本中直径 的镜下发生率而直径为伴发生率高达*$$)P &故小肝癌患者门静脉内形成癌栓的比例也非常高是肝内复发及转移的重要原因&严重限制了手术切除和介入等治疗的使用&成为近几年肝癌研究的难点与热点'同时又能够引起或加重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往往在数月内死亡&预后极差' 所以&对伴进行积极有效...
观察TACE联合放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5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78.1%,显著优于对照组(...
对比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 与超声引导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治疗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原发性肝癌(PLC)合并PVTT患者86例的治疗情况,在肝癌肿块行TACE治疗的基础上,对于癌栓的治疗,52例(A组)为HIFU治疗,34例(B组)为超声引导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对比评价两组PVTT治疗的近期有效率 (CR+PR)%、临床受益率(CBR)、生存期及不良反应。...
肝细胞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12例。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发展迅速,就诊时常已处中晚期。肝癌易侵犯门静脉分支引起肝内播散,侵犯肝静脉引起肝外转移,以肺转移最多。原发性肝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甚至右心房癌栓少见报道[1]。本研究收集8例DSA检查时发现的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部分合并右心房癌栓的病例,分析其DSA影像学表现和发生机制,并讨论其临床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