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核结构 核能谱学 低能核反应 中子物理学 裂变物理学 聚变物理学 轻粒子核物理学 重离子核物理学 中高能核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原子核物理学相关记录501条 . 查询时间(2.531 秒)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核质量测量团队与合作者,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利用国际首创的新型质谱术,精确测量了一批关键原子核的质量,研究了中子星表面的X射线暴,从新的角度约束了中子星的性质。5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上。
2023年4月25日,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BRing磁合金高频系统首台套调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3Hz重复频率、大于67%高占空比、超过50kV高电压梯度的宽带扫频变谐波工作模式,优于设计指标。
2023年4月25日,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BRing磁合金高频系统首台套调试取得了突破进展,成功实现了3Hz重复频率、大于67%高占空比、超过50kV高电压梯度的宽带扫频变谐波工作模式,优于设计指标。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高能物理CMS团队李强研究员课题组,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CMS实验收集的13 TeV质子—质子对撞数据,在五倍标准偏差水平确定了新的三玻色子过程,即WWγ联合产生过程,进而对希格斯粒子与轻夸克的汤川相互作用给出了世界最灵敏的探测结果。
2023年3月27日,原子能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在基于硼中子俘获癌症治疗装备(BNCT)剂量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探索了新的测量方法,研制了多套新型测量设备,实现了治疗束不同参数的准确定值,并建立了BNCT源项参数测量体系,为治疗计划的制定和BNCT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也为我国放疗技术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能物理CMS团队李强研究员课题组,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CMS实验收集的13 TeV质子—质子对撞数据,在五倍标准偏差水平确定了新的三玻色子过程即WWγ联合产生过程,并且进而对希格斯粒子与轻夸克的汤川相互作用给出了世界最灵敏的探测结果。该结果于2023年3月27日,在意大利举行的第57届Rencontres deMoriondQCD...
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刘志博课题组在CCS Chemistry上发表题为“Gadolinium Neutron Capture Reaction-Induced Nucleodynamic Therapy Potentiates Antitumor Immunity”的研究论文(DOI: 10.31635/ccschem.023.202202488)。
近日,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中子谱仪“龙睛一号”,顺利实现从太空中持续稳定传回在轨测量数据。所有探测器均探测到中子信号且数据正常,标志着我国已初步掌握空间中子能量分布识别技术。
2023年年来,存内计算架构成为人工智能加速芯片的重要研究方向。存内计算架构能够降低数据访问开销,显著提升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的能效。目前,针对存内计算芯片的研究集中在定点存内计算领域,现有浮点存内计算的实现方案采用近存电路、指数-底数分离、浮点-定点转换等方式,面临较低并行度或较多浮点运算周期的挑战,难以实现高能效和高性能。考虑到更大规模网络模型和复杂任务的需求以及浮点运算在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的必...
中子滴线(the neutron drip-line)给出了原子核存在的边界极限,即一种元素的原子核在质子数一定时最多能包含的中子数。对处于滴线的原子核,如果再添加一个中子,它将不再是一个束缚的体系,从而中子会“滴出”。测绘滴线位置是现代核物理的一个主要科学目标。滴线边界成了验证和校准各种核理论模型的试验场,对我们认识中子星和超新星爆发环境中宇宙元素的生成起源非常关键。最近两个研究组的实验扩展了我...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杨晓菲研究员等应邀撰写的长篇综述文章“研究奇特原子核的激光核谱学”发表在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综述期刊《粒子物理与核物理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225106、21822108)资助下,四川大学余达刚课题组和美国康奈尔大学林松课题组合作发展了电解池调控CO2参与的氮杂芳烃区域选择性羧基化反应。研究成果以“电解池调控CO2参与的氮杂芳烃区域选择性羧基化反应(Electrochemical reactor dictates site selectivity in N-heteroarene carboxyla...
2023年11月24日,天文学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期刊增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韩云坤副研究员等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范璐璐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郑宪忠研究员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多波段成像巡天中同时进行星系测光红移和星族参数估计的性能测试方面取得新进展。
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STAR国际合作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能核物理组是STAR 国际合作组的成员),在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中首次测量到了ϕ矢量介子的自旋取向(spinalignment)[1]。实验发现在金核与金核碰撞中产生的ϕ介子相对于反应平面方向存在明显的自旋取向,即自旋取向的值明显偏离1/3。在碰撞能量低于62 GeV 的碰撞中,结果的显著性(统计置信度)高达7.4σ...
近日,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激光核物理团队与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合作开展的激光核物理实验中的中子探测器标定研究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为有效提升激光驱动中子源标定精度、建立中子探测器标定标准作出了重要贡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物理学会(AIP)旗下仪器仪表类国际权威期刊《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科学仪器评论》)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