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震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震学相关记录406条 . 查询时间(0.984 秒)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7.4级地震发生之后,地球物理所对此次大地震的破裂过程进行了研究。基于震中距30°-90°范围内的全球GSN台网宽频带波形数据,在地震发生后2小时产出了此次大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初步反演结果表明,此次大地震能量主要集中在前约40秒内释放,空间上呈现非对称双侧破裂模式,最大滑动量分布区位于震中南东东方向,破裂长度约140-160 km。初步反演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极有可能破...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大洋岩石圈结构地震成像学科组关慧心、徐敏等科研人员,联合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教授Laurent Geoffroy,在盘古超大陆裂解过程中的岩浆作用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冈瓦纳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志以2016年2月6日发生在台湾高雄市地震为例,从深部三维多参数结构变化的角度分析了该大地震的孕震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亚洲地学杂志》。该研究结论,可为台湾南部乃至整个台湾俯冲带的灾害性大地震产生机制和致灾机理提供理论性的参考依据。
近日,《自然—地球科学》在线报道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日本东北大学的合作研究成果。团队利用最新的天然地震数据对全球多条俯冲带大洋软流圈结构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层析成像研究,揭示了俯冲大洋板块之下软流圈的低速不均一性特征,并发现这种不均一性与9级以上巨大地震的发震位置及破裂范围存在对应关系,进而提出俯冲板块下的软流圈结构不均一性影响俯冲带大地震的发震机制。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7.4级地震发生后,按照李国英部长迅即核查震区水库震损情况的批示和魏山忠副部长关于应急处置和抗震救灾的工作部署,水利部工作组当天赶赴青海,前往海拔4200米的果洛州玛多县黄河源水电站水库工程现场,向抗震一线的水利干部职工转达了部领导的亲切问候,听取灾情汇报,查看震后工程受损情况,指导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李杰翔常务副省长在救灾帐篷中和工作组见面,对水利部第...
云南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钱晓东、大理州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李滔23日下午接受媒体采访,解读“5·21”云南漾濞6.4级地震余震丰富原因。他们表示,此次地震附近断裂众多、交汇是原因之一。根据他们研究,后面还有余震起伏活动。
21晚,云南大理漾濞连续发生多次2.8级至6.4级地震。22日凌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又发生7.4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这两地发生的地震与近期印度板块比较活跃有关。印度板块在最近这段时间活动有明显增强态势,因此会影响到中国,使得西部一带地震活动有明显抬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5月21日21时48分,在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北纬25.67度,东经99.87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5月22日2时4分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
2021年5月12日是中国第十三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记者从中国地震局获悉,当前,用于尽早捕捉地震波信号的一张实时地震监测大网建设已经接近尾声。
地幔柱,作为起源于核幔边界的热地幔上升流,会侵蚀克拉通岩石圈,并促使大陆裂解(Morgan, Nature, 1971; Hu et al., Nature Geoscience, 2018)。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在挤压应力构造环境中,地幔柱不仅不会导致克拉通裂解,反而会促使岩石圈缝合和再克拉通化(Liu et al., Nature,2021)。那么,地幔柱作用会对克拉通岩石圈的内部性质产生何...
南方科技大学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风险分析预测与管控研究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瑞士工程院院士Didier Sornette课题组在物理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地震活动性是否处于临界点?(Is Seismicity Operating at a Critical Point?)”的论文,并被编辑推荐为亮点文章(highlighted a...
由于大尺度岩石圈构造变形和成矿作用研究长期处于彼此独立的状态,导致大型矿集区形成—就位机制一直是矿床学研究的难点,制约了大型矿集区的资源评价和勘查。青藏高原东缘是全球最典型的大陆碰撞带和复合造山带、中国最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带之一,形成了多类型的巨型矿集区,包括金沙江—哀牢山缝合带玉龙和北衙斑岩—矽卡岩型铜-金以及兰坪—思茅盆地MVT型锌-铅矿集区;前人对于这些大型矿集区的物质来源和具体成矿过程...
洋中脊作为离散型边界,是大洋的扩张中心和新洋壳的产生地带。当今洋壳占约三分之二的地球表面积,因此理解洋中脊处洋壳的增生和变形过程是认识板块构造和地球演化的关键。海洋地震学探测是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但与大陆板块边界地区相比,洋中脊地区往往为深水覆盖,布设地震仪器的成本更高、难度更大,难以保障观测数据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研究需求。
俯冲大洋板块的脱水及其对地幔结构的影响是长期受到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前人研究已认识到,在弧下100±20 km深处存在大量脱水,这导致了地表火山岛弧的形成;俯冲板片滞留到地幔过渡带也会造成深部物质脱水。然而,在板片俯冲到两三百千米深的区域,如小安的列斯岛弧的弧后海域(图1),地表不存在火山活动,但一些深度分辨率较低的大尺度三维成像结果又显示上地幔低速异常。由此引出了一个广泛关切的问题:弧后海域地幔...
2021年春节前后,太平洋板块边缘附近连续发生若干强震。1月24日南设得兰群岛发生了7.0级地震,打破了全球7级以上地震96天的平静状态,还相继发生了2月10日洛亚蒂群岛7.4级、2月13日日本本州东岸近海7.1级地震等。地震预测研究所在震后立即启动响应机制,组织震后紧急会商工作,密切关注全球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趋势,开展相关强震活动分析工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