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 >>> 细胞病理学 >>>
搜索结果: 61-74 共查到知识要闻 细胞病理学相关记录74条 . 查询时间(2.422 秒)
据《自然》网站2013年1月18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在研究麻风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在体内的传播时,无意中发现这种麻风细菌能对细胞进行重编程,使之逆转成类似干细胞的状态,再次发育变成不同类型的细胞。研究人员指出,虽然麻风细菌“绑架”细胞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模仿这一机制有望带来新的干细胞治疗策略。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细胞》杂志上。
随着201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揭晓,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也变得家喻户晓。这项技术使得成体细胞“返老还童”为干细胞变为可能,因此具有极其广阔的再生医学应用前景。然而,尽管基于iPS细胞的各种研究热火朝天,但事实上这项研究并不容易,科研人员一直受困于iPS细胞诱导率低、速度慢、组成复杂等障碍。
近日,日本中外制药株式会社(Chugai)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建立具有结肠癌干细胞性质的稳定细胞系。该研究由新加坡Pharma Logicals Research公司、日本Forerunner Pharma Research公司与中外制药株式会社研究机构共同合作开展,并与日本及海外的学术界联合实施完成。中外制药株式会社认为:该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将促成一种靶向癌症干细胞的新型抗癌药物的开发
2012年10月16日,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季红斌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CRTC1-NEDD9 signaling axis mediates lung cancer progression caused by LKB1 loss。该研究不仅揭示了抑癌基因LKB1在肺癌进展和转移中的新分子机制,而且发现NE...
蛋白泛素化在维持细胞稳定性和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周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系统功能紊乱与多种肿瘤(如乳腺癌等)产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蛋白泛素化过程由三种酶依次催化完成,包括泛素激活酶(E1)、泛素连接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E3泛素连接酶决定了泛素化底物的特异性,大量研究表明其可能是肿瘤靶向治疗的有效靶标。但是,目前大量的E3泛素连接酶的功能还不清楚。鉴定E3泛素连接酶所修饰的底...
2012年9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景乃禾研究组的研究论文AP2γ regulates neural and epidermal development downstream of the BMP pathway at early stages of ectodermal patterning。该论文发现了一个新的BMP信号通路下...
近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IF 7.8)上发表了题为“MicroRNA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 co-regulatory network analysis reveals miR-19 inhibits CYLD in 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
应生物物理所焦仁杰研究员邀请,2012年3月16日下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孔道春教授在生物物理所作题为“Rad3/Rad26ATR/ATRIP-Cds1Chk2 Pathway Targets Dna2 to Prevent Stalled Replication Forks from Reversing”的学术报告。
深圳华大基因在肿瘤研究上获得突破性进展,研发了一种解析单细胞基因组的新方法,应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一种血癌)和肾透明细胞癌(一种肾癌)的肿瘤内部遗传特征研究,解决了之前在用组织样本测序时无法解决的肿瘤高异质性难题,为从单核苷酸水平深入研究癌症发生、发展机制及其诊断、治疗开辟了新方向。近日,相关研究论文在《细胞》杂志上发表。
2010年7月8日下午,首届赛诺菲—安万特/Cell Research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主编裴钢、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党委书记张建新、上海生化与细胞所所长林安宁研究员、赛诺菲—安万特公司代表张愚等参加仪式并共同为获奖者颁奖。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员等人的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北京时间2010年6月18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上。
近期出版的《肝脏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赵慕钧研究组的最新研究发现:即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调控beclin 1基因表达从而影响饥饿诱导的细胞自吞噬(autophagy)。
2008年9月5日出版的《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莫玮、张亮等的最新研究发现:在干扰素伽马(IFN-γ)通路中,β-arrestin1能够介导该通路中关键转录因子STAT1与其负调节因子磷酸酶TC45的相互作用,从而负调节细胞对干扰素伽马刺激的应答,抑制了干扰素伽马的抗病毒作用。 “这一研究发现了β-a...
新华社北京2006年12月26日电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对爱玩“推手游戏”的“兄弟”分子可能参与了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一旦正方“失手”,就可能造成细胞癌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