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理学 >>> 皮肤生理学 >>>
搜索结果: 16-28 共查到知识要闻 皮肤生理学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1.109 秒)
电子皮肤模拟人类皮肤感知外界刺激如应力、温度和湿度,在修复学、机器人、可穿戴器件、医疗设备及其他领域上具有发展潜力。早期的电子皮肤分辨度低、能耗高、灵敏度低不能满足现代应用需求。因此探索新的传感机制来提高电子皮肤的感知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压电纳米发电机和压电电子学在机械力发电和电子传输特性的调控等的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以压电效应和压电电子学为机理的电子皮肤对外界力的感知具有能耗低、灵敏度高、响...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To paraphrase the classic poem, no hair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Instea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scientists have discovered that all hairs can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grow in co...
已有研究表明,皮肤疾病与精神疾病具有共病性,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对皮肤病发病有影响作用。如心理应激会加重多种皮肤疾病,特别是特应性皮炎、银屑病、脂溢性湿疹、结节性痒疹、扁平癣、慢性荨麻疹、斑秃和瘙痒等。此外,肠道微生物可影响皮肤疾病的发生,并且精神状态与肠道微生物状况可反映皮肤健康状况。反之,皮肤状况也可作为精神状态和肠道微生物状况的评估参照。但是,皮肤疾病,精神疾病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海霞教授课题组与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陈东敏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传统压阻传感机制与新型摩擦传感机制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在同一器件上同时检测大小、方向不同的弯曲和正压力,大大提升了器件集成度。联合课题组一方面结合海绵材料的多孔特性与碳纳米管的高长宽比特性,设计出特殊的器件结构,从而可同时对弯曲的大小和方向加以检测;另一方面,针对电阻信号在弯曲和压力作用下所出现的信息混淆,独...
皮肤颜色的变化是人类进化历程中的重要事件。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透露,该所科学家联合多家科研单位采集了近1000份东亚人群的血液样本和肤色表型数据。通过全基因组芯片分析,找到了深肤色的南亚语系人群(生活在中国云南以及东南亚国家)与浅肤色的中国汉族人群之间遗传差异最大的色素基因——OCA2,由此揭秘了东亚人群肤色变浅的分子机制。
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健康中老年人的面部皮肤细胞中,有约四分之一携带至少一个癌症相关突变。但不用担心,它们不太可能真的发展成皮肤癌。   由英国桑格研究所领衔的这项研究分析了年龄介于55岁至73岁的4个人的皮肤样本,这些人接受了常规手术切除遮挡视线的多余眼睑皮肤。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这些皮肤样本中每平方厘米都含有100多个癌症相关突变。
2014年6月4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获悉,该所赖仞课题组从红瘰疣螈皮肤中鉴定出一条强效的皮肤修复肽Tylotoin。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联合会杂志》。 据了解,人们熟知的有尾目两栖动物如蝾螈,拥有非同寻常的创伤修复能力,但对其促进皮肤创伤修复的机制和可能的活性物质知之甚少。研究人员一直希望在蝾螈的皮肤上发现促进创伤修复、组织愈合的有效活性成分,这对理解蝾螈皮肤快速愈合和开发皮肤修复...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珽研究员及其团队,近日研制出一种新型可穿戴柔性仿生触觉传感器——人造仿生电子皮肤。由于该器件实现了对微小作用力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因此对脉搏、心跳、喉部肌肉群震动等人体健康相关生理信号可以实时监测,在医疗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的国际期刊《先进材料》。
《人类肤纹学》一书出版          2008/1/18
高等院校教材《人类肤纹学》一书于2006年3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有28.6万字,19章,分别有“肤纹学研究的简史”、“指纹理论的形成”、“肤纹在人类学、医学、刑侦的应用”等。书中系统而简要地介绍了人类肤纹学研究的历史、原理、方法和应用,分别介绍了指纹皮肤的解剖学构造、指纹皮肤和其他皮肤的区别以及肤纹研究中的伦理问题。该书在编排上,既遵循了重点突出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便于学生思考与复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