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发育神经生物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发育神经生物学相关记录83条 . 查询时间(1.265 秒)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骨骼只是一种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的器官,而近20年来,逐渐有研究发现,骨骼还能作为一种分泌器官,通过分泌不同的骨源因子,对骨以外的各类器官产生影响,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能量代谢等方面具有调控功能。2021年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李翔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研究团队历时4年,发现了骨钙素(OCN)对中枢神...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渐进性、多因素驱动的复杂神经退行性疾病,揭示AD早期病理生理变化的关键动因和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王昊教授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陈红专教授联合团队在Nature旗下学术期刊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在线发表题为“Circular RNA Cwc27 contributes...
近日,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题为《细胞核定位的FGF13异构体通过表观基因组学的机制参与调控出生后小鼠海马的神经发育》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周嘉伟团队和南京医科大学教授胡刚团队共同完成。
2021年4月20日,本室李华伟教授、李文妍副主任医师,东南大学柴人杰教授等合作在Cell Reports在线发表论文——“Generation of mature and functional hair cells by co-expression of Gfi1, Pou4f3, and Atoh1 in the postnatal mouse cochlea”的论文。
乳头体是位于下丘脑腹侧的一个重要核团,参与调控记忆和情绪。但是,目前对于其神经环路的发育构筑认知还十分有限。本室何苗团队发现转录因子Fezf2在乳头体神经干细胞中表达,并在分化后迅速下调。基于此发现,该团队发展了Fezf2-CreER与Nkx2.1-Flp组合遗传标记策略,对乳头体神经元进行命运追踪,从而深入研究其神经元产生的时空规律和轴突投射的拓扑规律。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引起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白质损伤会导致长期的运动功能缺陷,通过在受损的轴突和目标神经元之间插入新的神经元可以实现功能连接的重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有望在脊髓损伤断端之间重建通信。然而,SCI后形成的抑制性微环境往往导致内源性和移植的NSCs向胶质细胞而不是神经元分化。已有研究表明,功能生物材料可减轻SC...
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韩俊海教授课题组报道了认知障碍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PQBP1 promotes translational elongation and regulates hippocampal mGluR-LTD by suppressing eEF2 phosphorylation”为题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上在线发表。智力障碍是一种...
哺乳动物的神经发育是一个受到精确调控的过程,需要神经前体细胞的正常增殖、分化、迁移和成熟,最后形成整个神经网络。Talpid3蛋白是一个定位于中心粒上的蛋白,遗传学研究表明Talpid3(KIAA0586)基因突变会导Joubert综合症。Joubert综合症是一种纤毛缺陷导致的罕见的严重的神经发育疾病,患者小脑和脑干畸形或发育不全,出现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但是大脑皮层发育是否正常却鲜有报道。由于...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丁梅研究组发现在D类型运动神经元中过表达四次跨膜电突触蛋白,可以细胞自主性地激活内质网应激反应。此外,结合荧光标记,电突触蛋白定位的改变就指示了内质网应激反应的发生与否。因此,该体系可以在不需要药物或任何其它外部刺激情况下,实现对神经元内质网胁迫应激的监测。以该体系为基础,遗传筛选与生物化学机制研究发现:P38 MAPK家族成员PMK-3通过直接磷酸化内质网应激信号...
干扰素(IFN)信号通路是天然免疫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宿主抵抗病原体中发挥重要功能;IFN的产生和下游通路的激活受到精密的调控。转录因子STAT1是IFN通路的关键效应因子。IFN信号通路激活时, STAT1蛋白被其激酶JAK1磷酸化修饰,进而形成异源或者同源二聚体并转移入核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转录激活。RNF220是RING泛素连接酶家族的一员。毛炳宇课题组最近的相关研究报道了泛素连接酶RNF220通...
2020年6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EMBO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组与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如娟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ssociated gene ftsj1 is responsible for 2'-O-methylation of specific tRNA...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在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揭示了功能依赖性神经保护蛋白突变的致病机制,为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功能依赖性神经保护蛋白(ADNP)是一种广泛表达在大脑的转录因子,其突变会导致一种罕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同时,ADNP也是突变频率最高的自闭症易感基因之一。
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如自闭症)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中国自闭症患者中,青少年患者的比例高达20%,并以每年20万患者的速度增加。根据个体遗传背景的不同,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如智力、语言、行为、发育延迟以及颜面部发育缺陷等。但是,由于目前缺乏对相关疾病病因的深入认知,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复旦大学科学家领衔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多动症与睡眠障碍共病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早期多动症症状引发后期睡眠问题的脑影像学证据,并提示相关分子生物学过程。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生物精神病学》杂志。
多动症(ADHD)在儿童中有较高的比例,患者还常常伴有睡眠障碍,给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和家庭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学业、增加发生意外事故风险等。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罗强副研究员团队,与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合作,在多动症与睡眠障碍共病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早期多动症症状引发后期睡眠问题的脑影像学证据,并提示相关分子生物学过程。3月31日,这一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