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光子集成技术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子集成技术相关记录224条 . 查询时间(1.484 秒)
近日,信电学院赵毅教授课题组与上海华虹宏力、杭州闪亿的合作研究工作-基于成熟集成电路硅工艺的新型人工突触芯片及其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被2019 IEEE国际电子器件会议IEDM(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接收。该项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电路硅工艺的新型忆阻器(PLRAM),它可以储存7位比特以上的信息。进一步利用该新型忆阻器器件,研究团队实现了存...
由于高集成度和良好的CMOS兼容性,硅基平台正成为光子集成电路一个强大而新颖的平台,同时硅的发光效率极低,目前主要采用外部光源,但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光源耦合的问题:硅基波导中传输的模斑尺寸和单模光纤中传输的模斑尺寸严重不匹配。针对这一问题,主要的解决方案有两种:端面耦合和垂直耦合。与端面耦合技术相比,基于光栅耦合器的垂直耦合技术因其更高的灵活性,较大的对准容差,易于制造和测试,被广泛应用。目前高耦...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范靖云等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在关闭定域性、测量独立性以及纠缠源独立性等漏洞的基础上,实验实现了对量子网络中的二元隐变量理论的实验检验,为量子网络中量子非定域性的实验研究以及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8月2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克利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溶剂极性调控的三重态-三重态上转换发光体系,相关工作发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三重态-三重态湮灭(TTA)上转换作为一种光子上转换技术近年来在太阳能转化、光催化、发光材料、生物传感器等领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TTA上转换体系的激发和发射光波长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能量给体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霍永恒等和中山大学余思远小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小组、德国维尔兹堡大学Hofling小组以及丹麦科技大学Gregersen等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椭圆微腔耦合实现确定性偏振单光子的理论方案,并在窄带和宽带两种微腔上成功实验实现了确定性偏振、高纯度、高全同性和高效率的单光子源,为光学量子计算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论文以长文形式于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上在...
近日,纳米光子学研究院辛洪宝教授、李宝军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学者在纳米生物光子学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活细胞内部电子隧穿的光学成像,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近日,电子学院张晓升教授课题组在纳米科学技术领域重要期刊Nano Energy(一区期刊,影响因子15.548)上发表了题为“Self-Powered Smart Active RFID Tag Integrated with Wearable Hybrid Nanogenerator”的论文,提出了一种单片全集成自驱动智能射频标签(RFID)微系统。电子科技大学为唯一作者单位,硕士生陈英兰为论文...
近日,纳米光子学研究院李宝军教授、李宇超副教授等在超分辨成像和纳米光操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将酵母细胞、造血干细胞或红细胞捕获在一根锥形光纤探针尖端、构成一个生物兼容的微观放大镜,实现了对细胞内微结构的非标记成像和三维光操控。相关成果于2019年7月3日发表在光学领域著名学术期刊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IF:14)。Light 期刊主页“最新研究进展”栏...
近日,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研制成功宽光谱直接电读出光学传感器,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CS Nano(IF 13.903)。文龙副教授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陈沁教授为通讯作者。
近日,美国化学会刊物《物理化学快报》(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正封面刊发我校电子学院博士生程蕾的 “二维层状MXene基光催化材料制备太阳能燃料”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 Metal MXene-Based Photocatalysts for Solar Fuel Generation)论文,因编辑和同行评审专家...
最近,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侯建国领衔的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张杨研究小组,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诱导单分子电致发光技术,首次清晰地展示了等离激元纳腔中人工构筑酞青染料分子链结构的单光子超辐射现象,并且研究了纳腔等离激元对于分子链超辐射行为的影响。国际物理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于6月12日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物理基本问题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等人与其合作者利用玻姆动量概率分布来量化杨氏双缝中“which-way”测量对光子动量产生的扰动,首次实验观测到非局域的动量传递,验证了光子动量改变量与干涉条纹可见度之间的量化关系。该研究成果于6月14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国际功率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年会(ISPSD 2019)上,电子科技大学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PITEL)以16篇论文(其中电子科技大学为第一单位14篇)的录取数摘得本次会议团队发表论文数量第一名。这是该团队自2017年以来连续第三年获得该荣誉,再一次为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实验室赢得了掌声。来自全球的600余名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创历届之最。本次会议中,PITEL发表...
2019年5月13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薛晓晓助理教授、郑小平教授、周炳琨教授在《自然-光子》(Nature Photonic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双耦合光学谐振腔中的超级效率时间孤子”(Super-efficient temporal solitons in mutually coupled optical cavities)的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显...
3月19日电 受制于摩尔定律,信息技术载体的存储密度与运算速度的提升均面临瓶颈,人类的目光从“电”转向了速度更快的“光”,“光子芯片”的概念应运而生。记者19日从南京理工大学获悉,该校蒋立勇教授团队提出一种新方法,实现了表面等离激元空间编码功能,从理论上为多功能、多自由度调控的光子芯片的应用开发助力,让人们距离光子芯片更近一步。蒋立勇介绍,在尺寸更小的芯片上通过全光调控加载更多的功能,拥有更大的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