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外科学 >>> 颅脑外科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颅脑外科学相关记录174条 . 查询时间(1.734 秒)
2022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黄艳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陈霖院士团队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以“A subcortical magnocellular pathwa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fast processing of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objects: A trans...
2022年11月9日,《Neuropsychopharmac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普拉克索在序列工作记忆中调节额叶-丘脑底核通路》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叶铮研究组与德国石荷州大学附属医院Thomas Münte团队合作完成。该研究通过精神药理学实验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多巴胺D2/3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调节额叶-丘脑底核通路的活动模式,影响...
2022年11月8日,《Neuroscience Bulletin》 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A virtual reality platform for context-dependent cognitive research in rode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春研究组和温云卿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刘...
在对大脑进行微创手术时,外科医生目前使用的导管不够灵活,再加上复杂、精细的大脑结构,意味着导管可能很难精确放置在所需位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开发了新的精密微创平台,改进了目前的微创手术技术,或将增强安全有效地诊疗人类疾病的能力。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2022年10月22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线发表题为《奖赏显著性而非空间注意力主导眶额叶脑区的价值表征》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杨天明研究组完成。该研究采用清醒猕猴电生理记录的手段,揭示了眶额叶脑区的价值编码主要受到自下而上的奖赏显著性的影响,而不受自上而下注意力的调控,为我们理解价值抉择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帮助。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影响全球约4.4%的人口,是致残率最高的精神障碍。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症,并且表现出更严重的抑郁症状。应激是促进抑郁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女性同样较男性对应激更敏感,然而造成这种性别差异性的机制仍不清楚。
2022年6月17日,《Neuroscience Bulletin》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Mechanisms of PiT2-loop7 Missense Mutations Induced Pi Dyshomeosta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静宇研究组和竺淑佳研究组合作完成。该研究结果显示,PiT2-loop7...
2022年6月16日,中科院合肥肿瘤医院李海、王宏志、胡宗涛、楼建军、杨立状、周燕飞联合团队的“放疗脑”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上。哈佛医学院神经影像专家Lauren J. O'Donnell教授代表上述期刊编委会撰写编委评论,认为这项研究创新性地采用了基于纤维束的量化分析方法,为未来的“放疗脑”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
处于全球新冠大流行中的我们,都亲历过一定程度的隔离,感受过孤独。社交隔离是个体与社会缺乏联系的客观状态,孤独感是主观的孤立感受。有研究发现社交隔离和孤独感对健康和寿命的危害甚至超过抽烟、肥胖等已知风险因素。社交隔离和孤独的比例逐年上升,被称为“现代行为流行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相对于其重要性,社交隔离和孤独感尚未被充分认识和重视。
在全脑范围同时获取多种结构的高分辨图谱,对于剖析脑功能及阿尔茨海默症(AD)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已有的成像技术和方法在实现大尺度、高分辨率的多种脑结构元素同步成像方面,面临挑战。
2022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脑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深港脑院”)戴辑博士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团队,在The Innova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Mapping the emergence of visual consciousness in the human brain via b...
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颅脑创伤中心江基尧团队牵头编写的《现代颅脑损伤学》第4版正式出版发行。该学术专著由仁济医院首席专家江基尧教授和第一人民医院南院神经外科执行主任高国一共同主编,仁济医院颅脑创伤中心主任冯军峰、主任医师毛青等任副主编。此前,该书已修订过3版,被公认为是国内颅脑创伤临床救治的重要著作,在国际学术界也有重要影响力。该书的出版,将为进一步提升国内颅脑创伤救治水平、降低患...
发表在《JAMA Neurology》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CT 扫描中出现的某些特征有助于预测轻度创伤性脑损伤(TBI)的预后。在扫描中检测到的模式可能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以及改进脑损伤临床试验的招募和研究设计。
2021年6月16日,《柳叶刀神经病学》(影响因子30.039)正式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席专家、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所长江基尧教授团队的特邀点评文章《全球颅内压监测的应用价值评估》。再次受到《柳叶刀神经病学》的邀请对重要临床进展做点评,充分显示了江基尧教授以及仁济医院颅脑创伤团队在国际学术界的重要影响力。文章对同期发表的一项纳入42个国家146家单位的颅内压监测研究做了客观评论。...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孵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中科搏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无创脑血氧监护仪”取得欧盟CE认证,达到出口欧洲市场的标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