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 蛋白质工程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蛋白质工程相关记录535条 . 查询时间(2.25 秒)
2024年9月5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举办了第二十五期“未来科学沙龙”。30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沙龙,沙龙由钱文峰研究员主持。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杜迪军课题组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朝飞课题组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transition of GP64 triggered by a pH-sensitive multi-histidine switch”的研究论文,首次解析了III型病毒膜融合蛋白GP64融合前和融合早期中...
抗寒和耐寒生物在低温环境下产生抗冻分子以抵御体内冰晶生成和生长,从而避免带来的生理损害。这些抗冻生物分子主要为蛋白和糖蛋白。抗冻分子在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组织和器官的冷冻保存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2009年,美国的Walters等人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报道了在阿拉斯加的一类甲虫中分离得到一种甘露木聚糖,并证明这是第一个非蛋白质的强效抗冻生物分子。随后,他们又在其它一些耐寒生物体内,包...
作为肥胖症与II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关键靶点,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在多个组织中广泛分布且具有细胞类型特异的生理功能。在胰腺中,GLP-1R主要调节胰岛素分泌和细胞增殖;在大脑中,它则具有抑制食欲、保护神经和抗炎等功能。鉴于受体的成熟、定位、激活、内吞等过程都受到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受体与细胞表面其他膜蛋白的相互作用对于深入理解GLP-1R的调控机制至关重要。但大部分膜受体表达...
DNA右手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新篇章1。事实上,除右手双螺旋结构外,还存在其他非经典DNA构象,如三链体DNA(triplex DNA)。三链体DNA是由单链DNA通过胡斯坦氢键(Hoogsteen hydrogen bonds)与双链DNA的大沟特异性结合形成的一种三链结构2。该结构在基因组中广泛分布,发挥重要的基因调控作用,并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基于以上功能,三链体形成寡核苷酸(...
2024年8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朱学良研究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鄢秀敏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A polarized multicomponent foundation upholds ciliary central microtubules”。...
天然异聚体孔道蛋白是由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单体按照特定化学计量比组装形成的具有非对称结构域的一类孔道蛋白。这些结构域内部特定排列的亚基构象共同组成了具有底物立体正交识别能力的限域传感结构。因此,设计异聚体蛋白质纳米孔道传感器,构建其与待测分子的特定立体识别相互作用网络,有望提升现有均聚体蛋白质纳米孔道传感器的空间分辨能力,实现立体异构体的超灵敏单分子电化学测量。然而构建化学计量比、区域选择性及立体构象...
天然异聚体孔道蛋白是由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单体按照特定化学计量比组装形成的具有非对称结构域的一类孔道蛋白。这些结构域内部特定排列的亚基构象共同组成了具有底物立体正交识别能力的限域传感结构。因此,设计异聚体蛋白质纳米孔道传感器,构建其与待测分子的特定立体识别相互作用网络,有望提升现有均聚体蛋白质纳米孔道传感器的空间分辨能力,实现立体异构体的超灵敏单分子电化学测量。然而构建化学计量比、区域选择性及立体构象...
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 L.)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尽管我国鲜食马铃薯产量居全球首位,但其单产水平偏低,相关研究显示碱性黄土和植物病害等因素对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优化存在一定的挑战。尽管植物促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类的菌剂已被成功应用于促进多种作物的生长和抗性,然而,关于其施用方式对作物生长和...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赖良学和王可品团队研究发现,Cas9蛋白本身在猪体内持续性表达会导致体内基因组损伤、转录组稳态改变和全基因组突变增加,从而引发安全风险。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共同绘制了水稻全景定量蛋白质组图谱,为水稻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蛋白表达量资源,也为多组学数据支撑作物智能设计育种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
2024年7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陶虎研究员团队在高适应性蚕丝蛋白神经接口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合作,基于蚕丝蛋白材料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度组织/器官适配性的植入式生物电子器件。在保留丝蛋白材料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基础上,利用蚕丝蛋白材料的超收缩特性与键合工艺实现了器件的水触发可控几何重构,进一步实现了器件与目标组织或器官在几何结构与功能上的匹配...
基因组三维结构研究是当前基因调控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过去10年里,4D Nucleosome等研究项目的实施,虽然详细阐明了基因组三维结构的折叠机理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并且发现了基因组局部结构的变化可以影响相关基因的转录与表达,但对基因组三维结构的生物学功能却还不清楚。具体来说,基因组的三维结构对于基因转录是否存在一个普遍性的调控机制还不为人知。
在基因组和转录组水平上基于CRISPR/Cas9技术驱动的各种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作为遗传信息的最终执行者,蛋白质的编辑技术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是否可以通过开发创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精确的蛋白质编辑和功能研究,亟需更多探索。
2024年7月1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璞、高光侠、张立国合作团队,在《细胞》(Cell)上发表了题为Assembly and activation of EBV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EBV(Epstein-Barr Virus)关键致癌蛋白潜伏期膜蛋白1(LMP1)自组装和组成性激活的分子基础,发现了LMP1以全新且与此前猜测完全不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