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作物学相关记录5921条 . 查询时间(1.336 秒)
2024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赵春钊研究组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FERONIA controls ABA-mediated seed germination via the regulation of CARK1 kinase activ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借助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手段,揭示了类受体激酶FERONIA通...
转座子(TEs)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DNA重复序列,约占水稻基因组的35%。转座子是植物产生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基因表达及表型变异。水稻的泛转座子变异图谱研究表明,转座子在水稻驯化和育种性状改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4年10月19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康春颖教授课题组在Genome Research期刊发表题为“Global characterization of somatic mutations and DNA methylation changes during vegetative propagation in strawberries”的研究论文...
2024年10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玉米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解析了现代玉米育种过程中雄穗弱化与耐热性间的博弈选择规律,明确了应对高温的雄穗小穗数的关键阈值,为玉米耐高温育种及全球不同玉米种植区的宜植品种选择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IF=29.6)上。
2024年10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棉花生物技术设计育种团队鉴定到控制棉花表皮毛密度的关键基因HIC,并详细阐述了其在调控表皮毛密度方面的分子机制,证明增加表皮毛密度能显著减少蚜虫的取食损伤,为毛状体发育及蚜虫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相关研究成果以“Natural variation at the cotton HIC locus increases trichomedensity an...
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 (Royle) Ying]俗称鬼臼,是小檗科(Berberidaceae)桃儿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和果实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根茎中鬼臼毒素含量高达2%-10%,目前已被《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收录,为国家Ⅱ级濒危保护植物。其种子具有较强的休眠特性,自然条件下休眠期长达8~10个月,严重阻碍了桃儿七的规模化人工繁育。因此解析桃儿七种子...
2024年9月26日,园艺学院孙锦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发表了题为“Fine mapp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ERF transcription factor ERF017 as a candidate gene for cold tolerance in pumpki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CmoERF017通...
近日,《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河北农业大学张彩英团队研究论文。该研究率先组装高产优质抗病现代品种“农大豆2号”高质量基因组,在基因组水平发掘现代大豆育成品种特有结构变异及其作用,并揭示影响黄淮海地区大豆群体重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结构变异与基因,为大豆遗传改良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基因组资源。
2024年9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新技术及应用创新团队鉴定了小麦开花关键基因FT-D1,阐明了该基因通过与多个蛋白互作促进小麦抽穗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为小麦生育期改良提供了新的基因选择和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2024年9月14日,记者从四川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玉米研究所兰海教授团队利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构建了西南玉米区域新的杂优模式,并运用该技术在国内首次选育出玉米新品种。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植物科学前沿》上。
葡萄是全球范围内广泛栽培的果树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低温胁迫是葡萄生产中经常遭受的胁迫之一。研究葡萄低温应答机制将为改良葡萄抗寒性提供理论依据。bHLH(basic helix-loop-helix)家族是植物中第二大转录因子家族,在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bHLH家族成员在葡萄低温应答过程中的功能仍有待研究。
2024年9月14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研究团队在大型经济海藻反向遗传学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实现了条斑紫菜精准基因编辑,为大型经济海藻分子设计育种铺平了道路。
研究团队首先通过体外酶活系统发现TMS5作为tRNA 2′,3′-环磷酸酶能够介导2′,3′-环磷-ΔCCA-tRNA(cP-ΔCCA-tRNA)的修复。接着,对TMS5的晶体结构进行解析,揭示了其关键酶活位点、二聚化位点以及核酸结合区域。并通过突变和体外酶活实验证实了这些位点对于其酶活性是至关重要的。进一步将关键酶活性位点突变的TMS5分别导入tms5突变体中,通过表型分析发现TMS5的酶活性对...
2024年9月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揭示了油菜素内酯(BR)信号激酶 BSK1 基因增强大豆应对高温胁迫能力的分子机制,为培育耐热大豆新品种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高级研究杂志(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
在小麦育种过程中,穗型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小麦的环境适应性和产量提升至关重要。目前,小麦穗型性状的表型变化规律及其遗传基础仍不清楚,相关调控基因和分子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