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气候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气候学相关记录1348条 . 查询时间(2.217 秒)
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为下游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在增暖情景下该地区水循环将如何变化是国际气候科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此前针对该地区水循环变化的预估研究多基于粗分辨率的气候模型,其中深对流过程需要进行参数化处理。公里分辨率对流解析气候模拟是国际气候模拟的前沿方向。
2024年入夏以来,华南多地的强降雨、长江一带的特大暴雨以及最近洞庭湖的决堤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历史上,东亚地区频繁遭受洪水威胁,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夏季东亚地区的许多洪水事件与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有关,MCS带来的降水通常强度大、范围集中且持续时间长,具有引发洪水的潜力。然而,由于MCS和洪水研究分属气象和水文两个领域,此前少有研究工作关注东亚地区MCS对大型洪水事件...
2024年7月15日,国际地学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常凤鸣研究组与自然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德国美因茨大学、同济大学、自然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Meridional Shifts of the South...
2024年7月1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团队对印度洋海域海洋热浪研究取得新进展,阐明了海洋热浪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之间的密切联系,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
干旱灾害本身也存在复合型事件即超级干旱,这在以往关注较少。超级干旱是由多时间尺度极端干旱事件叠加形成的复合型干旱,导致水资源系统全面短缺的现象。利用多尺度综合指数(Comprehensive Multiscalar Index,CMI) 对西南地区1961年至2022年的超级干旱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表明2006年至2014年间超级干旱事件频发。研究揭示,长时间尺度上蒸发增强和降水减少的年代际背景是...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热带森林树种将遭遇降水格局变化的挑战,包括雨季的推迟和极端降雨事件,这不仅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循环产生影响,还将改变植物的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策略。热带地区普遍存在的高风化土壤导致磷素匮乏,而降水格局的变化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一问题。在这种双重压力之下,植物的水分和养分响应机制亟需关注。
2024年7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课题组、王凡课题组及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法国气候与环境实验室、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单位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利用北印度洋边缘海海洋沉积岩心重建了18000年以来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沉积物交换历史,结合同时期印度夏季风等记录及古气候模拟研究,提出了大气环流模式变化(尤其...
土壤碳氮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深入理解土壤碳氮含量的垂直分布及其环境调控机制,对于评估预测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至关重要。然而,针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深层土壤碳氮储量分布格局及其环境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
2024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尹宝树团队研究揭示气候变暖导致复合风雨事件向极地迁移加强,成果发表于Nature-index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多个极端事件时空交织叠加的复合事件往往会造成更严重的灾害,其变化、影响与风险防控是气候变化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防灾减灾的重大挑战。复合风雨事件,亦即“狂风暴雨”事件,影...
2024年6月24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团队联合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imate发表最新成果,基于观测和气候模式资料揭示了大西洋热含量增加快于印度洋-太平洋海盆的新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全球海洋热量储存格局,为提高气候模式模拟和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现代东亚夏季风具有鲜明的副热带特征,能够影响至东亚地区40ºN附近。东亚夏季风偏强的年份往往会造成我国东部“南干北湿”的降水格局,导致南方干旱和北方洪涝等灾害,反之亦然。揭示东亚季风气候向北延伸至当前边界的时间及机理,对于理解东亚夏季风在增暖背景下的演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火星撞击坑记录了流水、风和冰川对地貌的改造,这对于研究火星地形的演变至关重要。退化过程反映了霜雪的季节性变化、水的流动以及沿撞击坑壁斜坡的河流侵蚀。此外,冰和液态水的流动变化可以制约早期火星的气候变化。相反,撞击也可能是早期火星气候变化和火星地表重塑的原因之一。了解撞击坑的退化对于理解火星地形的演变至关重要。
光保护色素调控是陆地植物广泛采用的环境胁迫应对机制,可作为环境胁迫探测的灵敏指标。但由于缺乏大范围观测手段,其触发气候条件仍不清楚。为解决这一问题,SDG中心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卫星遥感方法来监测光保护色素在冠层水平的动态,并揭示了全球植被光保护色素调控触发的气候规律,从植被“自身感受”认知了当前及未来情景下不同植被面临的环境胁迫。
多年冻土与高寒草地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协同进化。全球变暖导致多年冻土融化和退化,引发高寒草地变化,释放大量温室气体,从而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同时,高寒草地影响地表和大气及活动层与多年冻土间的水分和热量交换,进而影响多年冻土变化,而多年冻土温度是衡量这些变化的重要指标。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呈现出暖湿化和失衡趋势,高原的水循环过程也相应表现出一定的变化特征。在这一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蒸散发如何响应以及青藏高原蒸散发的响应变化受何种因素主导,是当前高原水循环研究亟需解答的科学问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