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外科学 >>> 心血管外科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心血管外科学相关记录233条 . 查询时间(1.406 秒)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历史悠久,追溯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和湖北省首批重点学科。在老一辈国内著名专家姚震、高尚志、程邦昌、林道明等教授的引领下,经过六十余年的精心建设和发展,学科拥有独立的门诊、病房及技术精湛的医疗队伍,拥有先进的医疗器械和手术设备,为患者创造了安全的医疗环境和舒适的康复环境,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机构。
29岁的陈月(化名)再次醒来时,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手术室,一台高难度的人工心植入手术已顺利结束。她躺在病床上,听到监护仪发出的滴答声;等到周围安静下来,她还能听到胸口“嗡嗡”运转的声音——那是人工心运行的声音,也是她坚强有力“活下去”的信号。
28岁的年轻患者小冯不幸罹患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衰竭,属于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为挽救年轻的生命,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心律失常II科赵庆彦教授团队为他成功置入一种“防猝死神器”——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有效预防了其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两年前,患者突发致命性主动脉夹层,通过开胸手术侥幸保住性命;两年后,残余腹主动脉夹层继续扩张形成腹动脉瘤,重要器官供血严重受限,再次命悬一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邓宏平教授团队创新采用“五窗一丝”技术,成功为湖北十堰患者刘先生微创拆除腹腔内“不定时炸弹”再次将其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近日,沈大爷(化名)因右眼视物模糊来到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经过医生细致检查,发现沈大爷眼睛看不清的原因并没有那么简单。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经典一线治疗方式是胃镜下止血治疗。对部分内镜止血无效的急危重症患者而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将为其提供一线生机。此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中心主任冯睿团队已开展了2年多择期TIPS治疗,技术逐渐成熟。不过,该技术在急诊治疗中实施的难度依然很大。
2024年4月24日,即将康复出院的李女士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病区走廊自如地来回散步,时不时抬起左腿感受“卸重”的喜悦。她笑着说:“这回终于卸下了一条‘象皮腿’,以前腿都肿得连膝盖都弯不了。”
2022年8月,广东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中心李丽主任团队首次提出了国际首创新技术“CT引导下臭氧介导的去腰/肾交感神经(L-SDN)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黄逸辉院长主持的全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专家们围绕该技术展开了充分的论证和讨论。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该技术正式投入使用。该技术投?临床应用初期,即显现出了显著的临床疗效。1年后,其单臂(single-arm)临床研究结果进?步肯定了其显著的降压效...
体重达到惊人的300斤的青年小刘,在一次通宵熬夜后,突然感觉胸背部撕痛欲裂,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被诊断为主动脉夹层,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年轻患者因胸痛就医,被诊断为凶险的“胸腹主动脉夹层”,而在进一步检查后又发现其血管竟同时存在4种主动脉弓畸形,犹如一颗“引线”错乱的“不定时炸弹”。面对这一困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北)孟庆友主任团队在麻醉科、手术室护理组的协助下,历经7个小时,在杂交手术室里为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日前,在多学科协作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救治了一名76岁的巨大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目前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为响应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主旨,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3年2月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派出由副主任医师李爱勇,主治医师田伟、邵飞组成的介入团队筹备建立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介入导管室,计划开展冠脉介入,切实为当地百姓解决急危重症的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
近日,界首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一病区血管外科胡勇团队成功独立完成全市首例“肺栓塞溶栓术”。此例手术的顺利开展,填补了我市在肺栓塞治疗领域的技术空白,让肺栓塞患者看到了希望,标志着界首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治疗水平迈上崭新台阶。病例:患者牛女士,女,58岁。3月6日突发胸闷气喘伴黑蒙,测血压收缩压180mmHg,急诊入院。入住界首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一病区血管外科后予以吸氧,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经完...
2024年1月4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及大血管外科主任陆方林教授团队联合心超室、麻醉科、手术室护理组等团队,应用经导管人工肺动脉瓣膜系统(VenusP-Valve)为一例重度肺动脉反流患者成功实施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该手术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及大血管外科完成的首台TPVR手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将生物心脏和硅胶机器人泵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生物机器人心脏,它可以像真正的心脏一样跳动。2024年1月10日发表在《设备》杂志上的这一成果可模拟健康或患病心脏的结构、功能和运动,使外科医生和研究人员能够在收集实时数据的同时演示各种干预措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