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相关记录315177条 . 查询时间(3.515 秒)
2024年6月8日-6月9日,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西北赛区)在兰州大学隆重举办。本次竞赛共有来自西北地区17所高校的45支队伍、222名学生参加。石河子大学派出无懈可击队、星际航行队和理实队三支代表队参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荣获三个团队一等奖。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坎子山地区日前发现了新的生物化石资源。通过对比国内外植物化石组合和对区域地层进行调查核实,地质专家确认这是一个石炭纪早期的植物化石群,形成时间距今大约3.4亿至3.2亿年。这也是继十堰白垩纪恐龙—恐龙蛋化石群被发现后,在这片区域发现的又一重要古生物化石群落。
稻田周丛生物是生长于稻田土壤表面的微生物聚集体,主要由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等组成,在氮磷养分循环过程,特别是在面源污染中起重要作用。明确稻田周丛生物中微生物来源及群落构建过程,可以为调控稻田周丛生物的生长,从而服务于稻田面源污染防控和固碳减排。本研究采集了亚热带典型小流域范围内的水稻田土壤、田面水和周丛生物样本,利用扩增子测序、SourceTracker和iCAMP分析了土壤和田面水微生物对...
根据《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最新数据,《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连续入选有机和可持续农业、农业经济学科Q1区。其中,《农业经济问题》总被引频次为3113次,WJCI指数为3.881,分别较上年增长8.35%和17.29%,在全球该学科收录的58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5位,国内收录期刊排名第1位;《农业技术经济》总被引频次为2521次,WJCI指数为3.343,分别较上年...
2024年12月24日,2024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榜单发布,《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双双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中文)”。其中,《农业经济问题》以国际引证传播指数189.75、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717等指标,连续9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农业技术经济》以国际引证传播指数198.531、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728等指标,连续5年获评 “中国...
近日,《新华文摘》2024年第23期正式出版,《农业经济问题》文章“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几个问题”,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列为封面文章推荐。《新华文摘》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人民出版社主办、新华文摘杂志社编辑出版,是目前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收录标杆。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发挥高水平案例成果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学位中心持续开展典型案例成果遴选。本年度典型案例成果从期刊联盟成员单位已发表案例研究成果中遴选产生,经过“同行专家通讯评议”“案例专家委推荐评议”“案例专家委主任办公会审定”三级审核,《农业经济问题》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共9家期刊单位推选的10篇论文入选案例研究典...
影响因子是衡量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反映了期刊所发表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也体现了期刊在学术界的认可度和影响力。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4版)》最新数据,《农业经济问题》和《农业技术经济》影响因子较上年大幅提升。其中,《农业经济问题》复合影响因子为12.876,较上年增加2.794,增长幅度为27.7%,在57种农业经济学术期刊学科排序中排名第2位。《农...
2025年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1818组)徐兆超研究员、乔庆龙副研究员团队,与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教授、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刘晓刚教授合作,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一种基于噁唑啉开关(Oxazolidine Switch)的“荧光缓冲”策略,克服了近红外Cy7菁染料光稳定性不足的难题。该策略无需改变Cy7母体结构,即可提升其光稳定...
当前地质时代(始于1.17万年前的全新世)最大一次火山爆发发生在约7300年前的日本南部海岸水下。其产生的物质是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发产生物质的3倍多。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巴基斯坦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包括热浪、冰川融化以及灾难性洪水频发等,这些问题更加凸显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深入探究过去气候模式,尤其是全新世时期的气候演变规律,对于制定行之有效的气候缓解和适应策略至关重要。
2025年来,针对抗肿瘤药物存在的毒副作用大、药效不理想和递送靶向性弱等问题,纳米马达靶向抗肿瘤药物已成为药学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H₂S作为气体信号分子在炎症调控和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青藏高原作为全球高山植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其复杂的地质历史与气候波动为研究物种分化提供了理想平台。肉果草(Lancea tibetica)是该地区特有的传统藏药植物,其群体历史历经冰期收缩、间冰期扩张及地理隔离等动态过程,是探究异域分化机制的理想模型。然而,气候变化背景下该物种的遗传结构动态与未来分布格局仍不明确,亟待通过多组学整合分析与生态建模揭示其响应机制,为制定针对性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风沙问题在全球荒漠地区普遍存在,应用化学材料固定流沙是主要的防沙方法之一,以往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炎热、干旱的地区。在温度较低的高海拔或高纬度荒漠地区,化学防沙材料应具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良好的透氧和亲水防冻性能,以及不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适宜固结强度。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以高显著性探测到脉冲星PSR J1740+1000的弓形激波脉冲星风云尾部区域的超高能伽马射线辐射,首次发现弓形激波脉冲星风云尾部的伽马射线辐射。这对弓形激波脉冲星风云尾部的粒子输运机制提出了挑战,预示着尾部区域存在强劲的粒子加速过程。2月7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创新》(The Innovation)上。该工作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