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免疫学 肿瘤病因学 肿瘤病理学 肿瘤诊断学 肿瘤治疗学 肿瘤预防学 实验肿瘤学 肿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肿瘤学相关记录3504条 . 查询时间(1.343 秒)
224年6月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陆舜教授的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影响因子:158.5)发表,引领全球Ⅲ期不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新热潮。陆舜是该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2024年8月7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团队与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张清炯团队,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上发表了题为《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线粒体转移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神经祖细胞中恢复线粒体DNA和功能》(MSC-Mediated Mitochondrial Transfer Restores Mitochondrial...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且侵袭性极强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尽管2024年来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由于胶质瘤生长迅速且易于复发,传统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彻底清除肿瘤,并且可能对正常脑组织造成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寻找新的、更为有效且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法成为医学研究的重点。声动力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肿瘤治疗方法,具有无创、穿透深度大和副作用小的优点。该治疗通过超...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能够对抗癌症、细菌和病毒。然而,并不是所有白细胞都能破坏癌细胞,相反,有些白细胞甚至促进癌细胞生长。破坏癌细胞的最重要的类型是细胞毒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支持癌细胞生长的类型有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
2024年7月10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朱明昭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傅阳心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题为“Metabolic reprograming mediated by tumor cell-intrinsic type I IFN signaling is required for CD47-SIRPα blockade efficacy”的研究论文。...
癌症治疗中,临床医生不知道何时、何地以及哪种耐药性可能会出现,这让他们落后于狡猾的癌细胞一步。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找到了一种方法,通过重新编程癌症演变过程,让肿瘤更容易被治疗。研究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肠癌作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攀升。在上海,肠癌的发病率已经高居肿瘤发病排行榜前列。目前,随着诊治技术的发展和早期发现率的提升,肠癌的疗效取得显著提升。然而,在临床上,仍然有部分肿瘤发生位置低、距离肛门较近的直肠癌患者,面临着手术根治难以保留肛门的困境。
2024年7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一项评估报告,报告了丙烯腈和滑石粉的致癌水平。该报告明确丙烯腈为“1类致癌物”,其对暴露人群的危害性为“确定致癌”;滑石粉为“2A类致癌物”,其对暴露人群的危害等级为“可能致癌”(Proba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约25年前,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发现——亚裔美国人已成为第一个癌症是主要死因的少数族裔。2000年,约26%的亚裔美国人死于癌症,而非西班牙裔白人的这一比例为23%。但这些针对亚裔美国人的数据并没有反映出差异背后的因素。
癌细胞的生长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远非单一的饮食因素可以解释或治愈。
放化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随着治疗,肿瘤细胞会逐渐产生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巨大挑战。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王嗣岑教授、解笑瑜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生物界面工程化的杂化细胞膜仿生纳米递药平台(P-I@M1E/AAL),为重编程TME和增强光疗-免疫联合疗法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
2024年6月20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范高峰实验室与合作者在学术期刊《细胞化学生物学》(Cell Chemical Biology)上以封面文章发表了题为“NAMPT-targeting PROTAC and nicotinic acid co-administration elicit safe and robust anti-tumor efficacy in NAPRT-def...
在2024年6月初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癌症免疫疗法研究员杰弗里·韦伯及其同事公布了全球首款针对黑色素瘤的“私人订制”型癌症疫苗——mRNA-4157的最新随访数据。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徐瑞华和王峰团队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口头报告其牵头开展的FRUTIGA研究最新进展。他们通过将中国原研的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物与化疗方案做“加法”,为晚期胃癌患者的二线治疗提供了新选择。相关成果同步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