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射电天体测量学”相关记录31条 . 查询时间(2.562 秒)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在重要快速射电暴持续射电源中发现关键光变证据(图)
射电干涉 天体物理学
2023/12/17
2023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余文飞课题组领衔的国际团队,在至今发现的第二例与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FRB)成协的持续射电源(Persistent Radio Source,PRS)的高灵敏度射电干涉阵观测研究中取得进展。通过分析美国甚大阵(Very Large Array,VLA)在2020年和2021年的机遇性观测,在前期精确定位重复快速射电暴FRB...
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辐射新形态——矮脉冲族群(图)
中国天眼 脉冲星 辐射新形态 矮脉冲族群
2023/8/18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信号测时和消干扰研究获进展(图)
脉冲星 信号测时 射电频率
2023/8/16
射电望远镜采集脉冲星数据时,人类通信技术(卫星、移动基站或导航雷达)引起的射电频率干扰(RFI)对于多通道脉冲星时频信号的形状有较大破坏性,常规的消干扰方法使得信号在后续天文研究中灵敏度降低,影响分析精度。
紫金山天文台领衔国际研究团队证认出宇宙中最剧烈的光学紫外耀发(图)
宇宙 光学紫外耀发 天文学 射电辐射
2023/7/18
2023年6月27日,紫金山天文台范一中、金志平研究员领衔的国际团队提出了雨燕(Swift)卫星紫外光学望远镜(Swift/UVOT)在中等饱和情况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伽马暴GRB 220101A的分析研究中,证认出了迄今为止人类探测到的最剧烈光学紫外耀发。该研究成果在2023年6月26日以An optical–ultraviolet flare with absolute AB mag-...
脉冲星在传播过程中,其信号受到星际介质的影响,脉冲轮廓会发生展宽和变形,高频信号会比低频信号先到达地球,这种现象被称为色散。目前脉冲星数据处理所采用的消色散技术主要分为两种:非相干消色散和相干消色散。非相干消色散存在一个弊端,无法完全消除色散效应,对于精度脉冲测时观测,需要利用相干消色散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满足精度要求。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稻城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成功开展脉冲星探测实验(图)
太阳射电 成像望远镜 脉冲星探测
2023/8/21
2023年3月30日,正处于系统调试阶段的稻城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DSRT)开展了我国首次基于射电图像序列的脉冲星探测实验,从连续射电图像中成功识别出脉冲星闪烁。DSRT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太阳射电监测“综合孔径相机”,工作在150-450MHz频段。系统采用独特的圆环阵列构型和原创的单通道多环绝对相位定标技术,可以高质量监视太阳的爆发活动,实现连续成像成谱观测,为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提供自主数据。...
我国天文学家利用LAMOST发现一颗宁静态中子星(图)
LAMOST 中子星 宁静态
2023/1/11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洛南40米射电望远镜获得VLBI长基线条纹(图)
洛南 射电望远镜 VLBI长基线条纹
2022/9/14
天文学家公布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图)
银河系 中心黑洞 首张照片
2022/9/20
中国天眼高质量开放运行取得系列重要科学成果(图)
中国天眼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FAST
2023/1/12
日前,中国天文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组织在全国范围内评选的2020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展揭晓(http://www.nao.cas.cn/twsdjz/)。 其中包含我校天文系教师林琳主要参与的研究成果《中国天眼确定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并在基础研究类五项获选成果中专家票选排名第一。这项成果主要包含两个具体的工作。
火星探测项目是我国继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空间探索项目,也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地外行星空间环境探测活动。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正式拉开我国行星探测的大幕,此次探测将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