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国际动态 微生物生物化学”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312 秒)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纳米材料绷带
抗菌纳米材料 脂氧磷蛋白 抗菌化合物
2022/6/16
捷克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抗菌纳米材料绷带——NANO LPPO,可用于治疗烧伤和细菌感染的皮肤伤口。该材料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实验,有待进一步临床测试验证。相关研究的结果发表在《科学报告》上。
超长链脂肪酸(VLCFAs)及其衍生物是指碳原子数在22至26之间的一系列化合物,比如芥酸、正二十二醇、荷荷芭油等,它们广泛应用于润滑油、涂料、化妆品及医药行业。这类物质通常从植物中提取或者化学合成获得,产量低成为了限制其应用的最大因素。利用微生物合成超长链化学物质成为了改善该行业现状的突破口。
久居太空栖息地易受真菌伤害
太空栖息地 真菌
2017/7/12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17年7月11日报道称,一篇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微生物组织》中的研究表明,在未来用于探索其他星球的封闭环境中,“居民”身体会因其表面真菌群落变化影响更易受到伤害。
新研究发现地下有庞大的微生物种群
地下 庞大 微生物 细菌种群
2016/11/7
地球上有约五分之一的生物藏身地下,但人们对地下生物王国知之甚少。美国科学家日前在科罗拉多州发现了新的庞大地下微生物种群,并对这些微生物进行了基因测序。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日前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在科罗拉多州赖夫尔镇附近一个地下蓄水层采集了沉积物和地下水样本,对从中发现的2500多种微生物进行基因组重建。
新研究发现可助煤炭生成甲烷的细菌
煤矿 煤炭 甲烷 细菌
2016/10/20
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了一种可帮助煤炭直接生成甲烷的产甲烷菌,这一研究或有助于弄清煤矿中煤层气的成因,并加速生成此类天然气。煤层气是主要存在于煤矿的伴生气体,俗称“瓦斯”,是造成煤矿井下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属于热值高、无污染的天然气新能源。煤层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此前研究已知,产甲烷菌可在地层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但需要上亿年时间。
德国科学家发现细胞间的纳米电网
德国 细胞 纳米电网
2015/12/17
德国马普海洋微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研究分解甲烷的微生物时发现,在某些海洋微生物中细胞可以通过微小的电线交换能量,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电网。
2010年研究人员在不同的微生物之间首次发现有电流传导连接,但是能量在细菌间如何传递,一直以来是个谜。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古菌接收甲烷并将其氧化成碳酸盐,同时释放出电子,通过纳米电线将电子传递给硫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利用传递过来的能量将硫酸分子转换成...
人类文明已造成大量无机废弃物排向大海,导致海洋垃圾的日积月累,尤其是重大的原油海运泄漏事故和不可降解塑料废弃物的排放。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仍有接近1000万吨的塑料废弃物进入海洋,不仅对海洋生态构成严重威胁和造成海滩污染,最终很可能直接威胁人类自身安全。
《PLoS病原体》:一致命隐球菌菌株在北美扩散(图)
PLoS病原体 隐球菌菌株 北美
2010/4/23
美国研究人员2010年4月22日公布研究报告称,一种致命隐球菌菌株正在美国西北地区以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扩散。
研究人员表示,隐球菌通常只感染器官移植者、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但在北美传播的这种新菌株与之不同。领导这项研究的杜克大学学者埃德蒙·伯恩斯表示,这种菌株令人不安,因为它似乎对其他健康人也构成威胁。
英国研究揭示沙门氏菌感染细胞机制
英国 沙门氏菌 感染细胞 机制
2010/4/20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沙门氏菌在感染细胞时采取了严格的“三步走”战略,这一发现有助研发针对沙门氏菌的新药物。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研究发现,沙门氏菌细胞在感染目标细胞时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在自己表面形成一个针状突起,以此建立和目标细胞之间的接触;然后,一些专门的蛋白质会通过这个突起抵达目标细胞,破坏目标细胞的细胞膜,打出一个“洞口”;最后,沙门氏菌细胞通...
Small RNAs yield great amounts of data from ocean microbe samples
RNAs data ocean microbe samples CEE
2009/5/20
An ingenious new method of obtaining marine microbe samples while preserving the microbes' natural gene expression has yielded an unexpected boon: the presence of many varieties of small RNAs -- sni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