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66-180 共查到“”相关记录13014条 . 查询时间(1.782 秒)

文章讨论汉语的动后限制及曼德语的动前限制: 汉语在动词之后能容纳的句法成分和曼德语在动词之前能容纳的句法成分的数量均受限,呈现出和一般 SVO、SOV 语言不同的语序类型特征。汉语普通话的动后限制存在个别例外,但这些例外结构在使用上都受到种种限制。动后限制和动前限制均属于特定位置容纳成分数量受限的语序,简称为“成分数量受限语序”,区别于人类语言中常见的“定性语序”和“定位语序”。成分数量受限语序的...
羡余否定到底是词义驱动的还是语用驱动的?答案其实是错综的。确实存在纯粹由隐性否定动词的词义驱动的羡余否定,这类羡余否定多是由于词义只引发¬p(p代表补足语小句所表述的命题)而导致的偶发的口误。羡余否定关键是p和¬p的冲突。一般来说,如果不是隐性否定动词,则¬p不能引发出来,更谈不上p和¬p构成冲突。所以,动词有隐性否定义,通常是羡余否定的必要条件。而p和...
本文以“吃食堂”“哭长城”等旁格动宾结构为切入点,尝试说明旁格宾语所受的句法、语义、语用限制以及汉语动宾结构的语用属性,进而揭示汉语动宾关系的本质特征。文章认为:1)语的旁格动宾结构不是句法语义规则推导的结果,而是语用属性在句法上的体现;二、汉语中大量动宾结构都可用论元关系描写,但总体看来,动宾之间应是超越论元关系的“话题—说明”关系。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词目作为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典型代表,统计这些词语的词类、词长、词义的数量特征并进一步探讨这些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词长来看,基本词类以双音节为主,而叹词、助词、量词等以单音节为主;从词义来看,汉语以单义词为主;从词类来看,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主体,占比超过95%。无论是否区分词性,词长和词量、词长和词义数、词义数和词量大致呈反比关系。
本文关注以焦点为否定中心的“焦点否定”,提出并论证了焦点否定是一种独立的否定类别。焦点否定句可分为两类:显性焦点否定句使用谓词性否定词(如“不是”);隐性焦点否定句使用常规否定词“不”“没”,但“不”“没”在句中的句法语义功能与否定谓词相同,与否定副词相异。通过对比汉、英、日三种语言,文章明确英语和日语中也存在显性、隐性两种焦点否定句,整体格局和汉语相似。三种语言的显性焦点否定句均使用否定谓词,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