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 普通话 汉语方言 汉语语音 汉语音韵 汉语语法 汉语词汇 汉语训诂 汉语修辞 汉字规范 汉语史 中国古文字 汉语研究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汉语研究相关记录9429条 . 查询时间(1.652 秒)
羡余否定到底是词义驱动的还是语用驱动的?答案其实是错综的。确实存在纯粹由隐性否定动词的词义驱动的羡余否定,这类羡余否定多是由于词义只引发¬p(p代表补足语小句所表述的命题)而导致的偶发的口误。羡余否定关键是p和¬p的冲突。一般来说,如果不是隐性否定动词,则¬p不能引发出来,更谈不上p和¬p构成冲突。所以,动词有隐性否定义,通常是羡余否定的必要条件。而p和&#...
文章讨论汉语的动后限制及曼德语的动前限制: 汉语在动词之后能容纳的句法成分和曼德语在动词之前能容纳的句法成分的数量均受限,呈现出和一般 SVO、SOV 语言不同的语序类型特征。汉语普通话的动后限制存在个别例外,但这些例外结构在使用上都受到种种限制。动后限制和动前限制均属于特定位置容纳成分数量受限的语序,简称为“成分数量受限语序”,区别于人类语言中常见的“定性语序”和“定位语序”。成分数量受限语序的...
本文以“吃食堂”“哭长城”等旁格动宾结构为切入点,尝试说明旁格宾语所受的句法、语义、语用限制以及汉语动宾结构的语用属性,进而揭示汉语动宾关系的本质特征。文章认为:1)语的旁格动宾结构不是句法语义规则推导的结果,而是语用属性在句法上的体现;二、汉语中大量动宾结构都可用论元关系描写,但总体看来,动宾之间应是超越论元关系的“话题—说明”关系。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词目作为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典型代表,统计这些词语的词类、词长、词义的数量特征并进一步探讨这些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词长来看,基本词类以双音节为主,而叹词、助词、量词等以单音节为主;从词义来看,汉语以单义词为主;从词类来看,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主体,占比超过95%。无论是否区分词性,词长和词量、词长和词义数、词义数和词量大致呈反比关系。
关中方言有两个形容词带程度补语的短语结构,本文记为“A得狠”和“A得很”,前者的焦点重音在“狠”上,语义上表属性A的高程度,语用上表感叹行为,句法上独立成句,属于“用作高程度的高程度(degree qua DEGREE)”类型,是一种本体义和功用义一致的自含性结构。
晋语及周边的官话方言里,有些次浊入声字今读上声。土词儿里用的如“裂~开、月正~、捋~麻、摸~不来:估计不来、额~颅盖:额骨、杌~子:小板凳、褥~子、肉”等,多见于晋语及南边的中原官话(汾河片、关中片、秦陇片、兖菏片);文词里用的如“劣恶~、诺~言、掠~夺、略侵~、辱~骂”等,多见于南边的中原官话和东边的冀鲁官话。
国际中文教育在长名称词的教学上尚有空白点,这与语言本体相关研究相对匮乏有关。本文力图直面这个匮乏,先对长词的特点做了界定,探索它们内部的构成类型,认为汉语定中式长词是多个信息项并置“堆砌粘附”在一起,在线组合生成的。传统研究只认识到定语层层缩小中心语概念的外延,这叫“逻辑左向”,但对受话方来说,其实每一个后项信息也都是在依次缩小首个定语的范围,最终聚焦到终极目标,这叫“识解右向”。“识解右向”对教...
《晋语语音研究》     晋语  语音  研究       2025/4/16 雷速共建数据
本文集收录了10篇关于晋语语音调查研究的论文,涉及三项内容:方言分区;晋语语音系统的面貌(山西晋语的声母、韵母、晋语的声调);个案研究(晋语果摄字今读鼻音韵的成因,晋语里残存的“儿[n]”缀,晋语“哥”的读音,晋语的方位词“下里[xaʔli/xəʔli/xar꜄]”“上里[xər]”),附录1篇(山西岚县方言音系)。
本书基于普通话儿童发音的大规模语音库,制定了评估儿童发音水平的“1.5至6岁普通话儿童发音标准测试(北京地区)”,包括标准测试词表和常模。本书还全面描述了普通话学龄前儿童发音发展的整个过程,包括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的发音偏误分布以及每个发展阶段获得的音位并提供了每个发展阶段发音偏误分布的详细数据。本书提供的详尽数据有助于探索音位获得顺序的机制和音位偏误的原因,并且为跨语言研究提供可对比的数据,有...
“韩国汉字音”是指韩语里汉字的读音。韩国汉字音材料在汉语音韵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汉语音韵学界曾借助韩国汉字音材料构拟《切韵》音系,分析“重纽”难题。过去几十年,韩国学界利用韩国汉字音材料进行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韩国汉阳大学严翼相教授的专著《韩国汉字音新探》就是其中的代表。全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论韩国汉字音研究。第二部分讨论汉字传入朝鲜半岛的时期和路径,考察早期韩国汉字音,尤其是百济汉字音的音韵...
本书以Wh疑问句和反身代词为切入点,从句法—语义接口的视角提出语法中的显著性与局部性理论。显著性与局部性是揭示并反映人类内在语言知识及认知加工机制的基本原则,对其复杂交互作用的探究有助于解释包括Wh疑问句和反身代词在内的语言结构和现象。
为规范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诸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学界对某个规范标准在某类语料中的落实情况进行调查的研究有许多,而从全局视角对规范标准的规范效力进行评估、对比、预测的研究较少,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的规范效力评估理论作为基础。本课题旨在从数据和方法上建立统一的规范效力评估模型,为规范效力的科学、准确评估提供新的手段。
中国西北部的甘肃、青海一带汉族、回族、土族、藏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多民族杂居、多文化交融,民族间通婚改变了家庭结构的民族单一性,促使强势语言成为家庭通用语,同时切断了各少数民族语言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代际传承的链条,导致语言转用和语言濒危。在甘青过渡地带的河湟地区,东乡族、保安族、土族等少数民族逐渐放弃本民族语言,转用强势语言汉语,少数民族语言走向濒危。
《中国语文》2025年第2期于3月10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霞绍晖,1976年生,四川江油人。四川大学中国史博士,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现从事中国儒学.巴蜀文化研究,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四川省李白研究会理事。先后参与大型项目《儒藏》《巴蜀全书》等整理与研究工作。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30篇。独撰、合作出版古籍整理专著3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