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发光学 碳”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219 秒)
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在碳点化学发光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郑州大学物理学院 碳点化学 发光
2020/9/30
近日,郑州大学物理学院材料物理研究所金刚石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系统总结近年来在碳点化学发光合成、性质和应用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以Chemiluminescent carbon dots: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为题在ESI物理类期刊Nano Today上发表综述文章。论文第一作者为物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沈成龙,通讯作者为物理学院青年教师娄庆博士和...
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在深紫外荧光碳纳米点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郑州大学物理学院 深紫外荧光 碳纳米点
2019/8/30
近日,郑州大学物理学院材料物理研究所与超算中心合作,首次理论上设计并在实验上实现了深紫外波段发光的碳纳米点,相关成果以题为《Deep-Ultraviolet Emissive Carbon Nanodots》的论文以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Nano Letters》(影响因子:12.279)。论文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宋世玉,通讯作者为刘凯凯博士、单崇新教授以及超算中心尚远博士。该研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
聚集诱导电致化学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IECL)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材料应用于电致化学发光的方法,特别是在固相及水相检测中。电致化学发光(ECL)相对于光致发光(PL)具有检测限低,灵敏度高、适用性广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大多数已发表的具有AIECL性质的材料大多属于阳极ECL,包括...
在俄罗斯科学基金会支持下,俄科院西伯利亚分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和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开发出一种生物发光酶测试系统,用于评估碳纳米材料的毒性。该系统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体外毒理学》(Toxicology in Vitro)杂志上。
碳纳米点发光动力学研究取得进展
碳纳米点 发光动力学
2017/8/29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曲松楠研究员课题组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张宏教授合作,利用偏振相关的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杂元素掺杂碳纳米点各项异性的发光以及碳纳米点偶极与极性分子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其偶极发光中心的来源。碳纳米点具有高的荧光量子效率、优良的光稳定性、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低成本等优点,已经被应用于生物荧光标记、光催化、电致发光、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人们利用方...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曲松楠课题组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张宏合作,利用偏振相关的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杂元素掺杂碳纳米点各向异性的发光以及碳纳米点偶极与极性分子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其偶极发光中心的来源。相关工作发表在国际期刊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DOI: 10.1002/adom.201601049)上,论文第一作者为副研究...
南京大学燕红课题组在碳硼烷基发光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图)
南京大学 燕红课题组 碳硼烷基 发光材料
2017/7/6
二十面体碳硼烷根据两个碳原子的空间位置分为邻位、间位和对位碳硼烷,因其具有三维大位阻几何结构和推、拉电子性质以及高的热和化学稳定性可作为构筑基元合成各种发光功能分子。研究发现邻位碳硼烷可作为强的电子受体诱导电荷转移发射。如何利用碳硼烷这一特点构筑新颖碳硼烷基材料值得深入研究。燕红课题组首先关注力致变色材料,因其对外界力的刺激做出响应可用在压力传感、光学信息存储等领。通常该性质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然...
科学家研制出高载负量高荧光亮度碳纳米点
科学家 高载负量 高荧光亮度 碳纳米点
2017/3/1
近日,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曲松楠团队首次研制出高载负量、高荧光亮度的碳纳米点@二氧化硅复合凝胶。该工作利用碳纳米点表面大量的羟基官能团引发正硅酸乙酯水解,在碳纳米点表面原位包覆二氧化硅。在高浓度的碳纳米点乙醇溶液中,实现具有高载负量、高荧光亮度的碳纳米点@二氧化硅复合凝胶,并可进一步获得荧光效率高达41%的干凝胶粉体材料,在开发基于碳纳米点的发光器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相关成成果发布于《材料化学》...
近日,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曲松楠研究员课题组首次研制出高载负量、高荧光亮度的碳纳米点@二氧化硅复合凝胶。该工作利用碳纳米点表面大量的羟基官能团引发正硅酸乙酯水解,在碳纳米点表面原位包覆二氧化硅。在高浓度的碳纳米点乙醇溶液中,实现具有高载负量、高荧光亮度的碳纳米点@二氧化硅复合凝胶,并可进一步获得荧光效率高达41%的干凝胶粉体材料,在开发基于碳纳米点的发光器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
基于铜离子与碳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用碳点作为荧光探针来检测铜离子的新方法。该方法将碳点还原后再嫁接于海藻酸钙,从而得到一种新型的含还原碳点的海藻酸钙薄膜荧光探针。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探针的荧光特性以及探针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荧光探针具有很高的荧光强度,因此可以根据探针荧光强度的变化实现对铜离子的检测,并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的作用...
一种平行背栅极碳纳米管阵列的场增强因子计算
平行背栅极 碳纳米管阵列 场增强因子 悬浮球
2014/3/16
建立一种平行背栅极碳纳米管阵列阴极,基于电场叠加原理,利用镜像电荷法对其进行计算,给出碳纳米管顶端表面电场增强因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器件各类参数对电场增强因子的影响。分析表明,碳纳米管阵列阴极具有最佳阵列密度,其对应碳纳米管间距大约为碳纳米管高度的两倍,靠阴极阵列边缘部位的碳纳米管发射电子能力比其中心部位的大。除了碳纳米管的长径比之外,栅极宽度、栅极厚度和栅极间距等也对电场增强因子有一定的影...
采用具有良好比刚度和热稳定性的碳化硅材料作为基底,使用全息-离子束刻蚀技术制作了光栅。碳化硅材料表面固有缺陷导致制作的光栅刻槽表面粗糙度高,槽底和槽顶粗糙度分别达到了29.6 nm和65.3 nm (Rq)。通过等离子辅助沉积技术在碳化硅表面镀制一层均匀的硅改性层,经过抛光可以获得无缺陷的超光滑表面。XRD测试表明制备的硅改性层为无定形结构。原子力显微镜的测试结果表明:经过抛光后,表面粗糙度为0....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光致发光特性
复合材料 纳米线 光致发光 能量传递
2013/12/1
采用原位聚合法在无水四氢呋喃(THF)溶液中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MOPPV)/单壁碳纳米管(SWNTs)复合材料。通过对该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的研究,证实SWNTs 已聚合到MOPPV上且被MOPPV紧密有效地包覆,形成了纳米线网状结构。通过紫外-可见(UV-Vis) 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PL)谱发现:随着SWNTs掺杂量的增加,该复合材料的...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光致发光特性
复合材料 纳米线 光致发光 能量传递
2013/11/30
采用原位聚合法在无水四氢呋喃(THF)溶液中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MOPPV)/单壁碳纳米管(SWNTs)复合材料。通过对该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的研究,证实SWNTs 已聚合到MOPPV上且被MOPPV紧密有效地包覆,形成了纳米线网状结构。通过紫外-可见(UV-Vis) 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PL)谱发现:随着SWNTs掺杂量的增加,该复合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