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大气科学 Geoscience”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0.062 秒)
大气二氧化碳(CO2)在千年尺度寒冷时期(又称冰阶期)的变化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呈现增加、保持不变,甚至降低等多个变化趋势。大量研究认为,大气CO2变化主要受控于南大洋通风(即大气和海洋内部之间气体成分的交换)对深海存储碳量的调节。一个广为接受的观点认为,南半球西风增强或向极地的摆动可以提升南大洋对深海的通风状况,促进深海碳向大气的释放,从而导致冰阶期大气CO2的增加。然而,南大洋通风的变化无法解释...
随着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如何产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如何减缓与应对气候变化?
随着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如何产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如何减缓与应对气候变化?恰逢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立十二周年,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创刊之际,18个国家64个研究机构的学者(11位院士,1位诺奖获得者)合作发表了题为“Climate cha...
Nature Geoscience:地球轨道可直接驱动千年尺度气候震荡(图)
地球轨道 千年尺度 气候震荡
2023/1/17
气候突变幅度大、速度快、影响广,未来趋势难以预估,因而备受国际学术界关注。来自陆地、海洋和冰芯的大量记录表明,最近80万年地球气候经历了千年尺度快速变化,其振幅与冰期旋回有关。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之前,全球冰期旋回变幅较小且周期较短,而气候快速变化与冰期旋回的关系尚不清楚。由于缺乏更新世长尺度高分辨率的大陆和海洋记录,制约了对千年气候变化演化特征和动力学的深入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夏星辉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Geoscience发文揭示青藏高原江河甲烷排放机制及其全球重要性(图)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夏星辉 教授 青藏高原江河 甲烷排放机制 全球重要性
2020/5/26
气候预测需要对温室气体的自然和人为排放量进行全面而可靠的评估。内陆水体是大气甲烷(CH4)的主要来源,但是这种强效温室气体在全球江河排放估算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高海拔冰冻圈地区的直接测量,并鲜少考虑CH4冒泡通量的贡献。环境学院夏星辉教授课题组跨流域、跨季节探究了青藏高原江河CH4排放机制,首次量化了青藏高原江河CH4排放量并探讨其全球重要性。该研究以“Significan...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科研成果在《Nature Geoscience》发表(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 科研成果 Nature Geoscience 太湖蒸发实验 蒸发气候
2018/5/7
近日,《Nature Geo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Global lake evaporation accelerated by changes in surface energy allocation in a warmer climate》的科研成果,并以“Lake evaporation in a changing climate”为题在期刊网站首页宣传。该论文是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
西太平洋地区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未来气候变化过程中西太平洋地区的降雨在时间和空间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近日,Nature Geoscience以长文(Article)的形式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晏宏副研究员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题为《小冰期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动力学》(Dynamics of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
对流层大气氧化能力普遍规律的认识,是理解区域臭氧和灰霾污染以及全球碳氮循环和辐射收支等重大环境问题的理论基础。OH自由基化学作为对流层大气氧化能力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反应机理研究一直是国际大气化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