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植物学 水杉”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093 秒)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揭示云南远古水杉林消失的原因(图)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云南 远古水杉林 消失原因
2019/3/19
近几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高级工程师王力和古生态学研究组研究员苏涛、周浙昆等与国内外研究团队开展合作,在云南省镇沅县三章田中中新统(时间为15.97–11.63百万年前)多个层位中发现了大量的水杉化石。通过与水杉属其他化石种及现生种的宏形态和微形态对比,显示该化石具有现生水杉的典型特征。但由于缺少雄球花、孢粉、种子和木材的化石标本,遂将该化石定为现生水杉近似种Metasequoia...
根据衰老理论的代谢率假说,生物寿命与其代谢率有关,个体大小相同的生物体,在质量较好的微生境中通常比较差生境中具有更高的代谢速率。因此,生物体在资源供给较差的生境中通常比资源供给较充足的生境中具有更长的寿命。枝条是木本植物植冠构建的基本单元之一,如果枝条遵循代谢率假说,则可推测在光照较好环境下的植物枝条或小枝将比其在遮荫环境下具有更短的寿命,即枝条寿命与光照条件成反比。以常绿物种桂花(Osmanth...
以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内于1995年放弃管护的水杉林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分别于自然恢复5,8和12年跟踪调查研究了林下植被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主要物种的种群结构与高生长速率的动态变化.调查结果显示:(1) 在放弃管护后林下木本植物种类不断减少,物种多样性下降;(2) 林下木本植物多分布于0~1.5 m层和1.5~3 m层,其中拥有丰富种源的棕榈贡献率最高;(3) 种群基径级结构的总体发展趋...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孑遗植物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的8个居群(包括6个孑遗居群和2个人工栽培居群)的4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用16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清晰谱带57条。孑遗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8.6%。各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显著(10.53%~33.33%):湖北利川的小河和桂花2个居群较高,分别是33.33%和31.58%...
本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孑遗居群AFLP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水杉孑遗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根据6对AFLP选择性引物扩增的46个多态性位点,选择了其表型频率在25%~75%的27个AFLP标记,运用等样本频率方法和等地理距离间隔方法分别对39株和37株原生母树进行了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值...
主要阐述与水杉有关的三个问题: 首先是水杉研究的教训, 特别是从编辑、作者和学者的角度; 其次讨论水杉研究的不明之处, 包括王战的标本是如何到达吴仲伦之手而转送给郑万钧的, 薛纪如和华敬灿谁先打听到小河的原产地, 三木茂的论文是如何到达中国而胡先骕又是如何得到的; 并讨论了水杉的栽培及栽培品种的注册以及水杉原产地的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及宣传; 最后建议成立水杉博物馆, 编写中国植物采集史, 编写东亚...
通过广泛的文献考证和调研,系统而又深入地对国内外一直存在的有关水杉的争议:水杉是谁发现的,水杉的种子是如何引入美国的,水杉的英文名字用什么,水杉的第一份标本采集时间及保护现状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水杉是中国植物学家集体发现的, 其关键人物是王战,郑万钧,胡先;水杉引种美国是中美两国学者合作的,中方是胡先,郑万钧,及种子采集者华敬灿;美方主要是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和E.D.Merrill;水杉的...
水杉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水杉 丛枝水杉
2009/3/25
利用RAPD技术,对9个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用10?bp的随机引物16条,共扩增出103个位点,其中37个为多态位点,占3592%。各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在1650%~3301%之间。POPGENE version 131软件处理结果如下:居群的Shannon's信息指数为01930。
浙北平原水杉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生物量
2007/8/29
摘要本文对浙江省北部平原水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分别调查了干、枝、叶、根的生物量。据调查材料,用相对生长规律建立了估测单株林木各器官干重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相关系数和估测精度符合要求,具实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水杉人工林生物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林带18年生后增加速度变缓,片林生物量普遍大于林带生物量,生物量组成比例因年龄而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年平均净生产量、叶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