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工学 GNSS”相关记录164条 . 查询时间(0.333 秒)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北斗/GNSS时间监测评估系统”助力BDS授时性能提升(图)
监测 评估系统 导航
2025/2/21
面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授时的重大需求,依托国家标准时间UTC(NTSC)“北斗/GNSS时间监测评估系统”常规化地应用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授时运行维护,定期提供北斗授时性能监测数据,支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授时性能优化。202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授时精度(协调世界时偏差误差,英文缩写UTCOE)为4.9ns (95%)(如图1所示),相比2023年的14.1ns有大幅提升,北斗授时性能...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高轨卫星的星载GNSS定轨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卫星 测量 数据
2025/1/11
利用星载GNSS测定卫星轨道是一种高效的定轨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地基测量手段测定卫星轨道,该方式有全球覆盖无地域限制、节约设备建设维护成本和全天时被动式接收数据的优点,现广泛应用于低轨卫星测定轨中。随着高灵敏星载GNSS接收机的制造工艺水平上升,以及星上载荷的不断设计优化,近2025年,利用导航数据探索高轨卫星实际定轨能力有了实质性进展,并有望进一步拓展到地月空间。近期依托相关项目,上海天文台精密定...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GNSS产品的延迟和不连续对低轨卫星钟差确定的影响
卫星 分析 导航
2025/2/21
低轨(LEO)星座具有地面接收信号强度高、几何图形变化快的优势,结合GNSS星座,可向地面用户提供低轨增强PNT(定位、导航、授时)服务。LEO卫星钟差作为LEO增强PNT服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2024年9月1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PPP-AR/PPP-RTK增强GNSS高精度时间传递算法。在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高速发展背景下,利用GNSS进行高精度时间传递已成为现实。一项最新研究深入评估了信息增强的GNS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对时间传递性能的贡献,特别是PPP-AR和PPP-RTK技术。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低轨增强GNSS高精度时间传递算法研究取得进展(图)
算法 卫星 导航
2025/2/21
2024年9月1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低轨增强GNSS高精度时间传递算法。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的不断进步,时间传递的速度和稳定度已成为衡量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一项最新的研究突破,通过利用低轨卫星技术,为实现远距离、高精度的时间传递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GNSS高精度时间传递算法取得进展(图)
算法 卫星 导航 系统
2025/2/21
2024年9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约束的非差精密时间传递方法,为提高时间传输的准确性稳定性提供了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导航系统在远程时间传输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实现基于FGO的LEO增强GNSS/INS紧组合导航系统(图)
导航 系统 卫星
2025/2/21
2024年8月2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在GNSS/INS组合导航领域取得新的进展,研究人员实现了基于因子图优化(FGO)的LEO增强GNSS/INS紧组合算法模型,研究成果以《LEO-Enhanced GNSS/INS Tightly Coupled Integration Based on Factor Graph Optimization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海洋所GNSS浮标海浪观测技术研究获国际媒体专访报道(图)
观测技术 电子工程 系统
2024/5/25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徐永生研究团队的GNSS浮标海浪观测技术研究成果2024年4月27日发表后,引起了国际广泛关注。2024年4月27日,徐永生及其团队成员博士生杨磊接受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旗舰杂志《IEEE Spectrum》记者Gwendolyn Rak的在线采访。采访中,徐永生详细介绍了该观测技术的创新点、应用潜力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相关报道2024年4月27日在《IEEE S...
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完成甘肃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项目GNSS数据处理工作
数据中心 北斗地基 数据处理
2023/11/13
近日,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完成了“甘肃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项目”GNSS数据处理及成果质检工作。

第一大地测量队拉萨市市域空间基准建设项目全面启动GNSS观测(图)
基准站 拉萨市 自然资源部
2023/11/13
由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承担的拉萨市市域空间基准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拉萨项目)13座新建基准站观测墩建造已全部完成,站点仪器设备也已全部安装调试并开始运行,并于8月27日全面启动GNSS观测。

IEEE GNSS+R 2021国际会议成功举行(图)
GNSS-R领域;IR载荷研制;遥感学会
2021/10/26
2021年9月14日,IEEE GNSS+R 2021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该GNSS-R领域顶级学术会议首次在亚洲国家举办。会议由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IEEE GRSS)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NSSC)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YIPA)承办,聚集了GNSS-R和GNSS RO领域的国际知名科学家,共同探讨新一代GNSS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离层闪烁作为北极区域频发的一种天文灾害,会影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时空服务,需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监测电离层闪烁通常需要高采样频率(50 Hz)的电离层闪烁接收机,但其分布有限,难以提供较大区域(如北极区域)的全面监测。为此本文以1 Hz GNSS观测数据为基础,详细研究了利用大地测量趋势分离、精密单点定位和小波变换等技术提取载波相位观测值中电离层闪烁信号的相关经验参数和方法,构建了可用...
高频动态多星座GNSS数据的周跳低时延解算方法
高频 动态 低时延 改进的几何无关相位组合 周跳
2021/4/2
对于高频高动态的连续实时动态(RTK)定位,快速低时延的周跳探测与修复至关重要。基于高频数据误差特征和改进的几何无关相位组合MGF(modified geometry-free combination),本文提出了一种观测值域的动态GNSS周跳低时延解算方法OMGF(observation based MGF)。首先基于高频观测数据的噪声特性,利用伪距与相位组合得到周跳初始修复量,再结合MGF对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