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一维”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279 秒)
川维化工连续获评重庆市“环保诚信企业”称号
川维化工 重庆市 环保诚信企业
2023/8/16
近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官网发布《重庆市2022年度参与市级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公告》,川维化工在1355家市级参评企业中,以历史最好成绩,再次位居榜首,连续四年荣获重庆市“环保诚信企业”称号。
川维化工在重庆市“环保诚信企业”评比中位居首位
重庆市 环保诚信企业 灰氢 绿氢
2023/2/13
2022年11月15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在官网发布了《重庆市2021年度参与市级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公告》,川维化工在1053家市级参评企业中排名第一,连续三年获得重庆市"环保诚信企业"称号。
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严重影响我国国民健康和社会发展。对PM2.5的精准溯源是污染控制和健康风险消减的前提。但是,PM2.5的来源及成因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原因之一就在于现有的溯源技术手段不能满足PM2.5精准溯源的需求。
近日,等离子体所应用等离子体研究室陈长伦课题组研究了二维MXene材料在水环境中的胶体行为,取得了创新成果,相关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环境类顶级期刊《环境科学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刘波课题组通过质子化和阴离子嵌入的协同作用,发展了一种GCN层间距离和层间化学环境调控的普适性策略,并实现GCN基薄膜在亚纳米尺度下的精准筛分能力和高效立体选择性渗透。相关研究成果以Graphite phase carbon nitride based membrane for selective permeation 为题,于6月7日发表在《自然-通讯》(...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在二维黑磷环境行为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二维黑磷 环境 行为研究
2018/11/15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赵青及学科组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二维黑磷环境行为及风险研究。早期研究中,率先引入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RTCA)对二维黑磷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Small(2017, 13, 1701210),并分别以Black phosphorous: Size-Dependent Toxicity Implications 和Environm...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广波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喻学锋团队合作,在二维黑磷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研究发现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极大降低了黑磷诱发的炎性反应,相关工作以Chemical modification improves biocompatibility of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为题,在线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DOI:10.1002/ange....
罗维,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地方项目、国家“973”专题等共7项,参与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国家”973”、“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北京市重点基金项目等10余项。已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3部。
罗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他的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土壤污染过程及生态风险评价,景观生态毒理,有机废物堆肥与资源化利用及生态风险,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地方项目、国家“973”子课题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专题共6项,参与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北京市重点基金项目等10余项。已发表论文60余篇,发表SCI论文30余篇,参与编...
2011年6月8日下午,北京大学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海闻会见了来访的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校长琳达•卡缇希(Linda Katehi)一行。双方就共同关心暑期交流项目、低碳产业发展论坛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初步达成共识。
2011年2月19日,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总工程师胥燕婴、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张燕平一行3人到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调研。测地所所长孙和平、党委副书记冯灿、副所长王勇、熊熊和所学委会主任许厚泽院士等参加了调研活动。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得出电离层分层结构的维度和经度变化(图)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电离层分层结构 维度 经度变化
2011/9/13
电离层电子浓度三维空间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产生机制是最近几年国际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与中纬电离层垂直结构相比,由于受到纬向电场产生的喷泉效应影响,低纬地区的电离层高度变化特征要更为复杂。赤道及低纬地区的电离层F区在某些季节的日出后至午后这段时间会出现分层结构,即原先的F2层受到东向电场的作用抬升至电离层顶部形成F3层,同时原有F2区电离出新的F2层。为了区别磁暴期间形成的分层结构,称之为静日F3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