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 Biology”相关记录102条 . 查询时间(0.187 秒)
2024年10月22日,方显杨研究员在《Current Opinion in Structural Biology》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Empowering the molecular ruler techniques with unnatural base pair system to explore conformational dynamics of flaviviral RNAs"的综述论...
2024年8月2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戴卓君课题组在Nature子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发表题为“Degradable living plastics programmed by engineered spores”的研究工作。该工作通过对微生物进行基因编辑并产生具备极端环境耐受能力的孢子,使其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分泌塑料降解酶;并通过塑料加工方法(高温、高压或有...
凋落物分解是土壤养分转移的关键过程,对生态系统碳循环有重要影响。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变化加剧,凋落物分解速率(k)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当前关于全球变化对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已经不少,但在全球尺度上凋落物分解对单一和联合变化因子的响应及其控制因素仍不清晰,相关研究亟待开展。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召开2024年《水生生物学报》及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编委和青年编委会(图)
水生生物学报 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 编委会
2024/5/6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沈镭、李德龙等在Global Change Biology发表论文揭示植被响应干旱时间尺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图)
沈镭 李德龙 植被响应 干旱时间 尺度 演变 气候
2024/2/26
干旱是造成植被死亡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在未来气候变化下干旱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会进一步增加,从而导致更高的森林死亡。目前的植被-干旱耦合研究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植被响应干旱的最佳时间尺度(反映植被对干旱敏感性的一个关键指标),要么考虑了干旱时间尺度但忽略了干旱尺度的时间演变趋势,或考虑了植被-干旱敏感性的时间演变趋势而未能考虑干旱时间尺度的影响。在考虑到过去三十年植被对干旱的最佳响应时间后,植被对...
植被物候是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的敏感指标。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物候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碳循环及水热平衡过程。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寒冷干旱的青藏高原植被物候是受温度还是水分主导仍然存在争议。青藏高原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分布,沼泽相对充裕的水分条件为进一步揭示这一问题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明确青藏高原沼泽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能为预测区域碳循环、揭示植被与气候变化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苏东坡有言:“忍痛易,忍痒难。”现代科学已经发现,人类感知疼痛和瘙痒都是由特定的神经环路调控,但很多时候,痒是一种比疼痛还要难以忍受的感觉。
引导编辑系统(Prime editor, PE)作为目前应用灵活、前景广阔的新型基因组编辑工具,可以实现植物基因组任意碱基的替换以及小片段的插入和删除,并在与位点特异性重组酶耦合时展现出高效精准大片段定点插入的潜力。由于PE在植物中的编辑效率偏低,目前虽有多项研究通过不同策略来提升植物引导编辑系统的效率,但这些改进的引导编辑器依然存在位点偏好明显、普适性较差等问题,并且大多数优化集中在水稻和玉米等...
氮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也是作物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尽管氮元素在大气中含量丰富,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氮气,而一些微生物可通过生物固氮把氮气转化植物可直接利用的含氮化合物。生物固氮可分为三类:自生固氮,联合固氮和共生固氮,其中共生固氮是固氮效率最高的类型。根据固氮微生物的类型主要分为蓝细菌共生固氮、放线菌共生固氮以及根瘤菌共生固氮。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田烨研究组应邀在Semina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撰写“线粒体应激与衰老:来自线虫的启示”综述文章(图)
中国科学院 发育生物学 田烨 Semina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线粒体 衰老 线虫
2023/4/9
自然界中,植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经常与其它的生物产生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植物与植物之间通过地上和地下部分产生的挥发物,以及利用根际分泌物进行互作已经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寄生植物与寄主植物间可以通过吸器,这一个特殊的器官,进行物质与信号交流;此外,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也能够在地下连接不同的宿主植物的根,通过庞大的菌根网络在不同的宿主植物间传递信号。
中科院上海分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刘默芳研究员受邀在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发表piRNA长文综述(图)
分子细胞 刘默芳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
2022/12/17
2022年9月14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默芳研究组和法国蒙彼利埃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所Martine Simonelig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在线发表了题为“Emerging roles and functional mechanisms of PIWI-interacting R...
2022年9月14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默芳研究组和法国蒙彼利埃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所Martine Simonelig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在线发表了题为“Emerging roles and functional mechanisms of PIWI-interacting R...
2022年7月28号,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建国教授团队在生态学领域顶级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上发表研究论文“Climate warming leads to advanced fruit development period of temperate woody species but divergent changes in its length”,该研究阐明温带木本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