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林木遗传育种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经理学 森林保护学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防护林学 经济林学 园林学 森林统计学 林业经济学 林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林学 杉木相关记录43条 . 查询时间(0.096 秒)
杉木是浙江省和亚热带地区最主要用材树种之一,然而杉木人工林普遍存在林分结构简单、土壤质量退化、系统功能偏低等突出问题,直接影响我省森林总体质量提升和碳汇功能发挥。该成果通过15年的持续攻关,系统开展了以林分结构优化为主的杉木人工林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创新了杉木人工林密度控制、植被控制和轮伐期控制技术,提出了亚热带杉木用材林优化培育模式;揭示了杉木-微生物互作对林木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
国有林场在森林经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目标功能,研究不同经营目标对林场的森林碳汇价值的影响因素,能够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有助于完善森林的精准经营理论,体现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以湖南省芦头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地期望价值法、杉木生长模型及木材价格数据,分别以理想核算模式与年核算模式两种碳汇效益核算模式,估算单一木材经营目标、碳汇与木材复合...
为了解杉木人工林土壤的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以福建顺昌地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不同林分密度(分别为750、1200、1500株/hm^(2))分析杉木人工林各土壤深度C、N、P的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杉木人工林土壤C、N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林分密度为1200株/hm^(2)的土壤的w(C)...
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毛竹入侵杉木人工林对表层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真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通过测序共获得698500条有效序列,2325个OTUs,分属于14个门、49个纲和375个属。结果显示:(1)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在毛竹入侵后变化较大,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相对丰度变化...
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树种种源选择已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林业所人工林定向培育创新团队基于我国南方广西柳州武宣县杉木成熟龄种源试验林,结合多个年轮生长性状,调查了杉木年轮宽度和木材密度的年际变化,研究了杉木种源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取得了一定进展。
生长优势被用于描述树木生长相对于其大小的相对贡献,生长效能被用于评估树木和林分的资源利用情况。为了对杉木这一重要速生用材树种进行更有效的培育管理,挖掘其生长优势和林分生长效能在间伐处理下的变化规律,阐明不同初植密度杉木人工林对间伐的响应机制,对于科学经营管理杉木人工林,精准提升其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依托江西杉木密度间伐林20余年长期固定样地,基于混合模型解析杉木生长优势和生长效能对间伐的响...
杉木是我国最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解析杉木生长的影响机制,对于科学管理经营杉木人工林,精准提升杉木人工林产量及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依托福建、广西、江西、四川四个地区的杉木密度试验林30余年长期固定样地,基于机器学习方法解析杉木年胸径生长影响机制取得了新进展。
杉木是中国重要的乡土针叶用材树种,生长遍及我国整个亚热带、热带北缘、暖温带南缘等气候区。杉木产区划分为三带五区,不同产区由于立地质量差异生产力具有较大变化,杉木林地立地质量精准评价是杉木适地适树、目标定向、收获预估的前提和依据。林业所人工林定向培育研究团队基于杉木分布的中亚热带东区(福建邵武)、中亚热带中区(四川纳溪)、南亚热带(广西凭祥)的不同气候梯度杉木密度试验林30余年长期定位观测资料,以立...
在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的背景下,混交林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混交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碳固持潜力、抵抗力、恢复力以及土壤微生态等方面。然而,混交林对水土保持和区域水文过程是否存在积极影响及其关键驱动因素仍不清楚。
以福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间伐强度(23%、32%、不间伐),研究间伐后不同密度样地内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叶和枝的C、N、P含量在整个分解过程中均以下降-上升的波动下降;凋落物分解1a后,3种处理叶和枝的N、P含量以D2(弱度间伐)处理最低,叶C含量D2处理最低,枝C含量D1(强度间伐)处理最低,且D1和D2处理的叶C和叶N含量...
丛枝菌根(AM)真菌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功能微生物,对生物个体以及在生态系统层面上均具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生态学功能。本研究选择云南省广南县15a生杉木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杉木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采用菌根形态学的方法,研究根系中AM真菌的共生情况,以及土壤中AM真菌的群落组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温室盆栽接种试验,研究杉木林土著AM真菌对杉木幼苗的接种效应。结果显示,所研究林分的杉木植株,其...
为筛选出适用于岩溶地区杉木容器苗分级的最佳方法,以岩溶地区1年生杉木容器苗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分析、逐步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苗木质量评价和分级标准的划分。结果表明:(1)生物量是影响杉木容器苗苗木质量的主要指标,而苗高、地径是其次要指标。(2)苗木质量分级(3级)结果显示,以逐步聚类方法分级,Ⅰ级苗苗高H≥25.80cm,地径D≥4.17mm;Ⅱ级苗苗高25.80cm>H≥21.6cm,地径4.17...
为了研究杉木育种园亲本无性系的的净光合速率和亲本家系的呼吸速率的大小和遗传变异,以便给杉木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和双系育种园的建立提供优良的母本和父本。以遂昌杉木育种园木(即1.5代育种园)40个亲本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展开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大小和遗传变异性研究。结果发现:(1)展叶速生期,杉木的总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因此可用此时的总叶绿素含量来预测其净光合速率;(2)杉木亲本无...
杉木与南洋楹研究团队致力于杉木、南洋楹、乐昌含笑、橄榄、台湾桤木、肉桂等速生用材林和经济林树种的遗传改良、定向培育与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团队现有成员6名,其中5人具有正高职称,4人具有硕士学位、1人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杉木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选择研究、杉木多世代杂交育种及高世代种子园营建技术、优异材(红心材、大径材、高密度材)定向培育、杉木与南洋楹等速生用材林树种的组织...
中国林学会杉木专业委员会于2014年6月17日获中国林学会批复同意成立,挂靠单位为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11月1日,中国林学会在福建福州组织召开了中国林学会杉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杉木学术研讨会,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林学会杉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