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文学相关记录3873条 . 查询时间(1.153 秒)
2024年3月5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研究团组硕士研究生张振在导师闫文明研究员指导下,利用中国天眼FAST对五颗超新星遗迹进行搜寻,成功发现一颗新脉冲星可能与超新星遗迹G29.6+0.1成协。相关成果已正式发表在《中国物理快报》(CPL 2024, 41 (2): 029701),并被评选为“编辑推荐”。
2024年3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郑振亚带领的中国空间站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多通道成像仪团队以及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课题组牵头,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安庆师范大学、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智利天主教大学物理学院等,统计分析了针对哈勃空间望远镜(HST)进行的窄带观测,完成了对HST最深的窄带深场—...
2024年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参与完成的“‘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成果入选。
2024年2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张成歆特任副研究员、刘诚教授团队围绕我国首颗碳卫星(TanSat)反演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历时五年自主开发了适用于多种观测模式和地表的大气CO2反演技术,首次实现了占全球总表面71%的海洋大气CO2高精度探测。其中,碳卫星天底(nadir)和耀斑(sun-glint)观测模式下的CO2探测精度分别达到了1.28和1.19 ppm,CO2...
日冕物质抛射(CME)及其伴随激波常常会给地球空间环境带来剧烈的扰动,产生一系列地球物理效应,如磁暴、电离层暴、热层暴、高能粒子暴等,危及空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安全,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而准确预测CME/激波的到达时间是空间天气研究和预报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的标志性设备,稻城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
热亚矮星是一类在赫罗图上位于主序与白矮星之间的一族恒星。前人对热亚矮星形成通道及星族合成的研究表明,第二次共有包层抛射通道会形成白矮星-热亚矮星双星系统,且其中的热亚矮星质量可以低至0.32-0.36倍太阳质量。在引力波辐射作用下,这类双星系统在随后的演化中可以形成轨道周期短至20分钟的极端周期分离的双星系统。然而,如此短周期的白矮星-热亚矮星双星系统尚未被观测所证实。
2024年2月7日,天体物理学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和CME理论研究团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由博士研究生胡佳亮与林隽研究员等人共同完成。他们提出在日冕物质抛射(CME)两侧产生的大尺度准周期快速传播(QFP)的磁声波的新机制。
2024年2月4日,新疆天文台恒星形成与演化团组硕士研究生玉米提·麦合木提在导师加尔肯·叶生别克研究员指导下,利用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对英仙座分子云进行了大尺度的甲醛谱线观测,并结合赫歇尔卫星(Herschel)远红外以及美国五大学天文台(Five College Radio Astronomy Observatory, FCRAO)14米望远镜望远镜一氧化碳谱线数据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已发...
2023年12月21日,作为世界上首台大视场多通道测光巡天望远镜,由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提出并主持研制的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重大科技基础平台——多通道测光巡天望远镜(梦飞)在云南丽江高美古建成,首次获得蓝黄红三通道同时拍摄的天体图像。12月27日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召开首光新闻发布会,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近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日球射电研究课题组,利用帕克太阳探针(PSP)上射电频谱仪的抵近太阳观测资料,发现了一类明显不同于II型和III型射电暴的新型太阳射电暴——太阳孤波辐射。新型的小尺度太阳孤波辐射的发现是太阳射电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有望为探索日冕加热和太阳风加速,尤其是太阳大气磁等离子体活动在粒子动力学尺度上的“元过程”提供有力的新型探测诊断手段。
2024年2月1日,紫金山天文台的日球射电研究课题组利用帕克太阳探针(PSP)上射电频谱仪的抵近太阳观测资料,发现一类明显不同于II型和III型射电暴的新型太阳射电暴—“太阳孤波辐射”。这类新型的小尺度太阳孤波辐射的发现不仅是太阳射电研究领域内的重大进展,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日冕加热和太阳风加速,尤其是太阳大气磁等离子体活动在粒子动力学尺度上的“元过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新型探测诊断手段。相关成果已发...
热胀冷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但该效应在工程与器件应用上有时会带来破坏作用。负热膨胀材料随温度变化表现出反常的“热缩冷胀”行为,可通过负热膨胀材料与正常热膨胀材料的复合设计制备体积不随温度变化的材料体系,从而避免因热膨胀效应导致的相关器件失效。因此,负热膨胀材料在光学仪器、精密加工、先进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已知的单相负热膨胀材料仍然有限,开发具有新颖负热膨胀机制的新型材料...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天文学系薛永泉教授课题组通过细致分析X射线空间望远镜XMM-Newton新近释放的观测数据,首次发现活动星系核的准周期振荡频率与该频率附近不同X射线能段间光变时延之间存在迟滞演化现象。该成果以“First Observational Evidence for an Interconnected Evolution between Time Lag and QPO Frequency...
2024年1月25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研究人员利用欧洲甚长基线干涉网(European VLBI Network, EVN)对磁螺旋桨激变变星LAMOST J024048.51+195226.9(J0240+1952)开展观测,首次给出该源毫角秒分辨率射电图像,并捕捉到该源的射电耀发现象。相关成果已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快报》(2024, MNRAS, 528, L112)。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天文学系薛永泉教授课题组通过细致分析X射线空间望远镜XMM-Newton新近释放的观测数据,首次发现活动星系核的准周期振荡频率与该频率附近不同X射线能段间光变时延之间存在迟滞演化现象。该成果以“First Observational Evidence for an Interconnected Evolution between Time Lag and QPO Frequency...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