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林木遗传育种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经理学 森林保护学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防护林学 经济林学 园林学 森林统计学 林业经济学 林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林学相关记录49条 . 查询时间(2.101 秒)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试验站(以下简称试验站)于2023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试验站位于海南省乐东县尖峰镇(18º42' N, 108º49'E),始建于1962年9月,1981年热林所所部迁往广州市,尖峰岭保留为热林所所属试验站,占地总面积723.5公顷(10852亩),其中,热带天然林面积423.5公顷,热带珍贵树木资源引种和造林试验区面积...
《中国森林病虫》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主办、我国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领域唯一的专业核心期刊,面向全国各级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机构、农林院校、科研机构、林用药剂药械企业及社会化防治组织、广大公众公开发行,是广大“森林卫士”的必备读物,是传播最新实用技术、交流最新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国内发行代号8—50。
热带林业研究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建设运行。主要面向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围绕区域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行业的重大科技需求,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攻关,致力于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区建设以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热带海洋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服务。为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与技术支持。中心任务是研究解决热带、南...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热带珍贵树种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年2月由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依托单位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工程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全面收集、评价和创新利用15~17种热带珍贵树种的种质资源,建立初级种子圆或母树林,开展种源、家系、无性系等层次的选育,为8~10种热带珍贵树种的栽培提供良种,实现栽培的良种化;研发与集成8~10种热带珍贵树种的速...
国家林业草原山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10月,依托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组建。中心集中国内主要研究力量,立足我国山核桃属资源优势,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为着力点,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种质资源收集、良种繁育、丰产栽培、综合加工利用等技术为突破口,集成示范已有技术,突破产业化关键技术,构建符合生产需要的山核桃产业化技术体系,并加强产业化科技...
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由著名动物生态学家寿振黄教授和夏武平教授在1962年创建的动物生态研究室。1994年由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迅猛发展,动物研究所成立了保护生物学研究室。1997年6月,根据学科发展和国家野生动物保护的战略需求,由动物生态研究室与保护生物学研究室合并为现在的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任主任戴家银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
国家林业局盐碱地研究中心于2009年4月13日由国家林业局批复成立,座落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中国林科院直属的非营利科研机构,是世界上第一家以盐碱地为研究对象的科研单位。中心编制为50人,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原林业部郑州泡桐研究中心)于1984年经原国家科委批准成立,由原林业部直接管理,1992年转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为拓宽研究领域,1998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加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牌子,2021年1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
中国林科院高原林业研究所1955年建于云南景东县,原为中国科学院云南紫胶工作站,1961年划归林业部,成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紫胶研究所,1988年更名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同年从景东县迁往昆明市,2021年更名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在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的逐渐扩大,研究所已发展为一个综合性、多学科的国家级社会公益型研究机构,成为我国非木质森林资源...
黄海湿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于2022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基地依托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利用地方湿地资源,深入开展教研和科普活动,助力黄海湿地入选世界自然遗产;主办全球大学生湿地论坛、全国“文化与世界遗产日”、世界湿地日、发行科普歌曲等科普活动;创建江苏省同心共筑生态梦教育基地、盐城科普共同体等科普教育基地;组织科普团深入社区、学校和湿地博物馆等开展科普宣讲500 余场次...
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于2022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保护区地处广西中部偏南,横跨武鸣、上林、马山、宾阳四县(区),距南宁市区76公里。保护区总面积16994.0 hm2,森林覆盖率达98.9%,主峰龙头山海拔1760.4 m,为广西中南部最高峰。保护区是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
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22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儒艮保护区位于铁山港海域,总面积为3.5万公顷,是以保护儒艮、中华白海豚、印太江豚、绿海龟、文昌鱼、中国鲎和圆尾鲎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以及海草床和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科普教育基地、珍稀海洋动物救护中心、生态保育基地3处科普场所。
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22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地处长江中下游以南,鄱阳湖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两大平原之间的九岭山脉与幕阜山脉的腹地,是境内南北潦河支流的发源地之一。九岭山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541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334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37.5%;缓冲区3461公顷,占30.0%;实验区3746公顷,占32.5%,森林覆盖率高达...
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于2022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定位站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由著名生态学家王战、阳含熙等先生牵头创建于1979年,同年加入了联合国MAB计划。1989年长白山站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开放站,1992年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重点站,1993年加入“国际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 (LTER)”,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22年被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腹地,背靠秦岭主脊,面积292.4平方公里,区内最高海拔2904米,最低海拔980米,是秦岭第一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陕西省内第一处以保护野生大熊猫种群及其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在陕西省内率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组织,两次荣获“梁希科普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